-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科医学的发展史复旦大学课程
全科医学总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科医学科 杨 秉 辉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 医学是人民大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古代的医生並不分科,他们生活在群众之中做些自然疗法,给人以帮助,给人以安慰,深受民众的爱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医学突飞猛进 细菌作为感染性疾病病因的确立,抗生素明确的疗效, 以及随之而来的外科技术的发展,免疫学的兴起,使得许 多疾病得以治愈,某些疾病甚至被消灭。 生物医学取得骄人的业绩。千千万万生命受惠的同时 也形成人们对高科技医学的崇拜。 生物学医学模式把疾病从人体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医学开始重视疾病,而逐渐把人只看成是疾病的载体和药物反应的试管。 医学成了一种按患病器官分科的、依赖器械设备的、动辄便作創伤性检查和治疗而对人的冷漠的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被满足后,有了安全、社交方面的需求,更有了被尊重和自我发展方面的需求。 人在生病后,他的身体需要得到帮助,心理更需要得到抚慰,社会角色可能需要调整。他更需要得到尊重,而恢复健康则是他此时自我发展的最紧迫的需求。 如果只被视为 “载体和试管”,自然大相悖伦。 随着传染病被控制,营养缺乏症被纠正。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行为的泛滥,使大量退行性疾病和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健康的主要杀手。 这些疾病需要终身的医学照顾(care),而不是短时间的精确的生物治疗(cure)。 社会的变革、快节奏的生活,剧烈的竞争,社会和心理的压力使得人们适应不良,于是心理问题、心身疾病、身心疾病增加。精确的生物学治疗无能为力。 医学模式转化的问题被提出:医学应该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化为生物 ? 心理 ? 社会模式。 高科技的生物治疗使医疗费用无限增长。 各国政府已经难于忍受。 大量的社会财富用于“打救落水者” “为什么不到上游去看看, 他们是怎么落水的” 生物医学的发展带来医学细緻的分科 应该说:从不分科到分科是医学的发展,使医疗技术得到了明显提高,也使千万的生命受惠。 过于细緻的分科割裂了人的整体,影响了对疾病治疗的整体疗效。 对于一些初起的、尚未分化的疾病,甚至並非疾病(disease)的不适(illness),分科治疗常常过度诊疗而不得要领。 “碰鼻子转弯”严峻的事实迫使人们思考医学的出路。 人们呼唤过去的医学服务的回归,当然不是复古,不是排斥科技的进步。 是希望赋予现代医学以新的理念,是 使医学回到“以人为本”的基点上来 提倡全科医学並不是、至少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代医学分科过细的问题。而是要把 “以人为本”的精神融入到医学服务的理念和实践中去。 11/42 中世纪的欧州医学依附于神学。用圣经的理论来解释生命和疾病的现象。 掌握一些简单化学药物的药剂师常常兼任内科医师,缝合、放血、灌肠之类则委诸理发师进行。 18世纪欧洲人大量移民美洲,美洲的气氛和谐些。药剂师、理发师的這部分业务不再严格区分,于是诞生了以为人治病为业的 “通科医生”。 19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活动中的科技成份明显增加。医生的社会地位也明显提高。 随之Lancet杂志正式提出了 “general practitioner” (GPs)、即通科医师的称谓,並沿用至今。医学生毕业后通过内科诊疗、药物学、外科及接生技术的考试,即可获得 “通科医生”的开业资格。 进入20世纪初医学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分科医疗渐显优势,全科医疗渐入低谷。 医学变成了以医院为中心、专科医生为主导、消灭疾病为目的一种科学技术。 20世纪50年代以后,进行单纯生物学理念的专科医疗弊病渐显,于是欧美各国又相继建立通科医师学会,英国皇家通科医师学院等机构亦随之诞生。 20世纪的60~70年代为了提高通科医师在民众中的信任度,美、加两国将通科医师改称为 “家庭医师”(family physician),将其学科体系称为 “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随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亦相继仿效。 英国则仍沿用GP的称谓未改,当我国香港地区成立相应机构时当时亦採用了GP的名称,不过中译时译为 “全科医师”,以示与以往的通而不专的 “通科医师”有别。 问题不在于名称的变化,而在于对这些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现在世界各地的家庭/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