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皮纹心理讲座的感受.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听皮纹心理讲座的感受

听皮纹心理讲座的感受 心咨0931??? 孙东浩 周三的时候听了有关皮纹的心理学讲座,给我的感觉有些不太真实,回来的时候我上网查了一些有关皮纹检测的信息,说法不一,有支持者有反对者,我想我们还是应该辩证的看待。支持者认为:皮纹检测在理论上,也是一种统计数据;重点在于业者的统计数据来源是否确实,若是数据库够大,可参考性愈高;近两三百年来,相关学者研究约640万枚指纹资料,综合统计而成,精通者解释得当时,其精准度极高,参考价值极大,有学者认为皮纹的精准度是80%+-5%,马来西亚的皇家教授甚至给95分的高分。只要是统计的数据,就不会是100%的正确,只能作为参考,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价值,皮纹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如同心理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相信一般人不否认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其实皮纹科学的准确度较心理学高出太多,因为它不受任何环境与情境或心理因素等影响,直接由遗传基因显示在指纹上的图形作检验,无法作伪。而反对的观点是:对于支持者的说法有很多地方值得怀疑,首先是两三百年来如何整理与统计640万枚指纹的资料并与指纹所有者的性格、心理作对应,从科学的发展史来看,统计学在推论统计的大幅进展是从二十世纪才开始,大笔资料的复杂统计运算则是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而得以实现,心理学同样也是二十世纪初左右开始发展,因此支持者宣称近两三百年来的研究似乎并未强调研究的严谨度与研究的方法论是否符合现代的科学验证;第二,科学的验证是讲求精度与效度,如果皮纹对应大脑具有极高精确的解读性,那么不同的精通者对同一受测者皆应有极高的一致性,但这一点似乎也缺乏验证;第三,心理学并非社会科学,心理学其实是一门严谨的理论及应用科学,并非支持者所说的社会科学。第四、最为引人怀疑的事实是同卵双胞胎虽然拥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但双胞胎的皮纹仍然不会相同,在心理学的许多研究皆可发现同卵双胞胎在人格与智商高度的一致性,如果照支持者所说,同卵双胞胎的皮纹理应相同才是,就此点便可在逻辑上质疑皮纹支持者所支持的理论是有瑕疵的。 在2006年有一篇有关《皮纹测试测得准孩子一生?》的报道,里面讲的皮纹测试是一种商家用来牟利的测试,它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测试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士,在周三听了这一讲座后,我觉得我的收获是知道了皮纹检测,还有就是我们对待信息的辨别力,很多东西我们多不熟悉,也不了解,那么我们就要训练自己的思维,对一种新认识的事物的判断。 ? 丁海燕(心理学教研室) 最起码让我们开拓了眼界,一件新的事物需要人们假以时日才能得到检验和传播,作为学心理学的,了解这些对我们将来的工作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虽然我是学心理学的,但皮纹心理学对我来说真的是最近才有听闻,也许我太孤陋寡闻了吧!当听说16号在我市要举行皮纹心理学的讲座时,我真的充满了期待。   在我的期待中,16号珊珊而到了,讲座要下午2点才开始,我1点15分就到了会场。好不容易等到了2点,讲座却并未按时开始,到了2点半还是没有开始,这时会场气氛有些高涨了,总算有人上台了,说老师还在路上,让我们耐心等待一会儿。到了三点15分老师才赶到,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老师太大牌了,迟到这么久。老师上台后解释说从上海赶过来,因为对这座城市也不熟悉,路上车也多,又有点小堵车,所以才迟到,请我们原谅。对于这点,我虽然不认同,但还是能理解。   讲座总算开始了,先从皮纹学历史讲起,接着介绍了几种最最基本的手纹,最后讲了两个案例。不知是不是自己领悟力不够,一堂课下来,我除了记住了几种手纹,其它的感觉并无什么收获。讲座快结束时,老师就在推销皮纹心理学的课程,当然学费是比较昂贵的。另外就是说可以带孩子来测指纹,可以测出本我的潜能,这样可以让父母更好的因材施教,当然,测量一次的费用也是不菲的。   走出会场,和旁边的心理学同仁谈起这次讲座的感受,都说听着听着感觉像是传销和保险的讲课。唉!~~~   其实对我们来说,能学习新的知识是很开心的事,只是现在这种新学科的培训费用实在太过昂贵,也许正如我一位搞培训的朋友说的,现在的中国就业压力大,很多人热衷于考各种证书,以期提升自己的价值,可证书拿到后,绝大多数的人都压在了文件袋里,没有去运用到实际中,知识很快就遗忘了,却一点没有创造出价值。而真正赚钱的是那些培训机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国愿意踏实搞研究的人不多,多的是顶个专家头衔开学校、培训班。没有实践的积累,科学又如何进步呢?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