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自作
赤壁赋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2.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4.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5.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正音 学习第一段,并思考: l、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层? 提示:可分三层 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②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 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 2、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全班朗读本段 请同学们自行翻译划线的句子 翻译: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盼望着在遥远 天边的‘美人’ ◆有位吹洞箫的客人(定语后置句) ◆(乐音)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跳起舞来, 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学习第二段并思考: 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可分两层。 ①写作者的歌声; ②写客人的箫声。 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2、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 提示: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 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提示:“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4、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提示: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运用六个生动的比喻把箫声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全班背诵本段 请同学们自读本段 请同学们翻译划线的句子(可小组讨论) 展示学生成果 学习第三段并思考: 1、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他 “托遗响于悲风”的缘由是什么? (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2、“客”是如何抒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提示:“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自读成诵 全班齐读本段 请同学们翻译本段句子(可讨论,不可查教辅) 学生成果展示 苏子如何宽解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并形成答案。 客“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 苏子:以江水明月为喻,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表达了他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当堂背诵第四第五段 课外延伸 基础知识现场巩固 通假字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古今异义(了解) 1、徘徊于斗牛之间 2、望美人兮天一方 词类活用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友麋鹿 词类活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特殊句式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特殊句式 2、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介词结构后置句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主谓倒装句 渺渺兮予怀 6、正襟危坐( )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8、夫水,智者乐也。( ) 9、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 1、之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 倚歌而和之 (代词,他,它)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 而不知其所止 (连词,表转折关系。)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连词,表转折关系。)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转折关系。) 再见 第四节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