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叙事文化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叙事文化学 ——西学中用的全新研究方法?   西学东渐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地将西方学术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一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型学术范式,宁稼雨先生所倡导的中国叙事文化学正是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中国叙事文化学直接而重要的理论源泉是西方的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主题学发轫于19世纪德国学者格林兄弟在民俗领域的研究,主要探讨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发展变异。在中国,顾颉刚、钱南扬等学者也曾采用过类似的方法研究本土的故事传说。   主题学要取得长足发展,无疑需要在理论深度和个案探索等方面继续努力,有感于此,宁稼雨先生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主题学的中国化研究与实践,并首倡中国叙事文化学一说,他认为:中国叙事文化学是借鉴主题学又有别于主题学的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以中为体的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目标既不是母题情节类型,也不是完整的一部作品,而是具体的单元故事,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方法和角度上的变化。以传统的历史考据学方法再结合西方实证主义来解读切入中国叙事文学故事主题,显得十分清晰和明快,应当成为我们以中为体的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范本和楷模。   不难看出,中国叙事文化学最为本质的特征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层面,一方面,它是对西方已有研究理论的借鉴和吸收,另一方面,它又是对中国传统学术方法的继承和发扬。两者的相互融合,则是推动该理论前行的核心动力。   中国叙事文化学由几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第一,编制中国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第二,对各个故事类型进行个案梳理和研究。第三,相关理论的总结与归纳。在宁稼雨先生的倡导下,有很多学人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一书。这部凝聚了宁稼雨先生十几年心血的著作,运用主题学方法对中国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的流传演变情况作了一次总体整合研究,全书参照国际民间文学领域通用的“AT分类法”,将先唐叙事文学的主题故事分为天地、神怪、人物、器物、动物、事件六大类,清晰地展现了同一主题在各种文体形态中的流变情况。该书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次将叙事文学的文本文献纳入考察视野,从而区别于以往主题学以民俗文学为主要编写对象的惯例。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以中学为体的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编制的开山之作。类型索引的编写,也为之后的个案研究提供了分类原则和备选范围。   其次,以宁稼雨先生及其研究生为主,对相关的故事主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个案研究。博士论文涉及人神之恋主题、嫦娥后羿神话、恶神故事、东坡故事、济公故事、汉武帝故事、大禹故事、唐明皇故事、武则天故事、隋炀帝故事、张良故事等;硕士论文包括步非烟故事、风尘三侠故事、关盼盼故事、红叶传书故事、黄粱梦故事、红线女故事、柳毅传书故事、刘晨阮肇故事、柳永故事、李慧娘故事、绿珠故事、孟光故事、木兰故事、弄玉故事、聂隐娘故事、秋胡戏妻故事、苏小小故事、谢小娥故事、西施故事、卓文君故事等。这些研究,或是以人物为中心,或是以事件为中心,首先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涸泽而渔式的爬梳整理,完全体现了该研究方法对校勘、辨伪等中国传统文献学的继承和发扬,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选择与此相关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探讨,体现了一种宏观的学术视野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以说,正是有这些鲜活的个案研究,才形成中国叙事文化学领域万花竞艳、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些研究还在参阅主题类型索引基础上,将具体的故事主题进行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有益探讨。   再次,相关的理论探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刊发的系列论文尤其引人注目,其中包括宁稼雨先生的《主题学与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建构》(《中州学刊》2007年第1期)、《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与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更新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故事主题类型研究与学术视角换代——关于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学术设想》(《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刘杰的《主题学对中国叙事文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借鉴意义》(《东方论坛》2011年第5期)等。《天中学刊》2012年第3期和第4期“中国叙事文化学”专栏还刊出了郭英德、陈文新、张国风和宁稼雨几位教授的文章——《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学理依据》、《叙事文化学有助于拓展中西会通之路》、《中国小说、戏曲研究新视角——简评宁稼雨中国叙事文化学理论》、《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为何要“以中为体,以西为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丛谈之一》,以上文章不但从理论源泉、系统建构、学术价值等方面对中国叙事文化学进行了学理探讨,还对当下中国叙事文化学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中肯的意见。   另外,中国叙事文化学还引起了一些学术期刊的关注,有些刊物甚至开辟专栏,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如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