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___精彩导入__杨晓慧.doc.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巧设问题___精彩导入__杨晓慧.doc

巧设问题 精彩导入 杨晓慧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个成功的课例都离不开独特的课堂导入。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而具体的一节课如何的导入,则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而定。或开门见山,或以旧引新,或情境激趣,或问题设疑。所以我们常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长处。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三年级,苏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总觉得计算教学枯燥无味,缺乏新意。在课前备课时,我就一直在思考,计算教学怎样上出新意,怎样在开始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掀起课堂的第一个高潮呢?下面的两个案例相信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案例一: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一道口算题“45÷9”,学生很熟练的口答出正确的结果,教师显得很满意,随即将“45”改为“47”让学生看看这下能用口诀直接算吗?学生显然有些困难。教师又让学生笔算结果。这时教师将算式变为“40÷2”,学生回答,于是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说:“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除法。” 案例二: 课始,教师不动声色的黑板中写出两个字“除法”。 师问:“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你对除法有哪些认识?” 在沉静了一分钟后教室沸腾了,学生们说出了许多有关除法的问题。 生1:“做除法时可以想乘法口诀计算”; 生2:“我学过除法竖式”; 生3:“你们想知道46÷4等于几吗?” …… 这时,教师话锋一转问:“那么,谁能用你学到的本领自编两道除法算式呢?”请学生自由编写,教师适当板书。 如:45÷9 47÷9 32÷8 42÷8 …… 追问:“观察算式,你认为老师为什么要分开板书呢?从板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思维极为活跃) 提问:现在,请你用你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好吗?(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你选择了怎样的方法解答,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学生有的用口算、有的笔算,分别的解释思考方法。) 引入新课:小朋友把知识掌握的真不错!老师奖励你们一些小礼物作为新学期的礼物,看看你们谁有本事得到它。现在,请跟老师到文具店瞧一瞧吧! …… 反思: 以前总感到计算教学既好教,又难教。好教是觉得计算教学的模式千篇一律。学生充当“计算器”,教师总是充当计算器的“指令者”,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做就可以了;难教就是觉得该如何去打破这种机械的格局,让无趣的数字计算也能变成灵动的音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通过这两个案例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案例二一改往日计算教学沉闷的气氛,课堂一开始就气氛活跃,精彩纷呈。我想这主要得益于教师课前对问题的精心设计。 案例一中的教师就是沿袭“标准”的教学模式,为了引出教案中的标准答案,为了达到他认为的教学效果,教师一个人唱主角,自己出题、自己讲解。不厌其烦地诱导学生回答出事先预备好的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这一呆板的教法极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消耗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则不会再“异想天开”、创造发现问题,慢慢地学生也会失去自我、失去应有的个性,更会失去创造的能力。 案例二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每一步的提问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先由“除法”引入,由学生展开联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板书,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开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机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从事学习的场所,此处教师的处理看似无意,其实有心,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秘,使学生自己体会出新知与旧知的区别,为自己探索新知打好基础;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整个过程设计从“思”着手、从“说”开始,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把师与生放到了同等的位置上,一起学习。精心设计形式新颖的问答,让学生从想像、回忆寻找除法问题,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兴奋点始终贯穿其中。由此也不难看出,如何设计问题也很重要,要紧扣教材,问在点子上;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开启心扉,启迪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能更好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的导入,就是好的导入。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