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唐朝服饰里的民族文化
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供养人服饰研究展望”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11―05
摘 要:服饰本来是平常之物,但是同时能反映出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审美、宗教等意识形态。是民族文化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服饰从以前最基本的遮羞蔽体的功能性上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阶段,这个时期政治的稳定带来经济的发展,和国外频繁的贸易往来以及纺织技术的进步,这些因素都让唐朝的服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形成著名的“唐服”,本文将通过对唐朝服饰的样式、色彩和图案等方面分析唐服饰里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唐朝服饰;民族文化
[
[
在社会发展盛况空前的唐代,人们的思想,经济文化和审美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服饰上也受到了影响。华丽,柔美,妆饰奇异纷繁是唐朝服饰的特点。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稳定、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形成了独特地唐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下的唐朝服饰是中国服饰史上最绚烂的一页。
首先我们从唐朝时期女性服饰的样式来分析其服饰里的民族文化。众所周知唐代是个开放的朝代,当时的妇女有着前朝和后代妇女都没有过的自由,她们可以外出抛头露面,到郊外市里游玩,听戏,看球,也可以和男子一起外出踏青,她们没有笑不露齿,站不依门,行不露面的传统的束缚,这些同时也体现在了在服饰上。在二百多年的大唐服饰历程中,女性的服饰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样式纷繁多样。这个时期女性的服饰最主要的有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襦裙服是指女子上身穿短衫,下身穿长裙,身上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裙,唐代妇女下身穿裙。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穿抹胸裙,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裙的样式很多,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石榴裙了。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长裙拖地,使体态显得更加苗条和修长。唐朝的这种上衣下裙的服装就是“唐装”,这个“唐装”是在继承前朝代服装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和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上丝绸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胡服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在西安韦洞墓,以及乾县李仙蕙墓出土的壁画,中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穿这类服饰的妇女。对照文献记载,这种样式的革带应叫“蹀躞带”,原先是北方人的装束,魏晋南北朝传入中原。盛唐以后,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个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的服装,都很宽大尤其是袖宽。这种样式在贵族的礼服上更为明显,很多重要场合的礼服,袖宽都要四尺以上,头上还簪有金翠花钿,这种礼服又被人称“钿钗礼衣”。
接下来,我们谈唐朝服饰色彩里的民族文化。中国历代封建社会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这种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服饰上也有明显的体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冠服制度。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儒学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要遵循古法制度,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祖遗制,故称法服,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在冠服制度里明确的规定某种颜色附丽于某种服饰而代表了某种地位和身份。
在唐朝以前,黄色上下都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太阳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其他人都不能穿戴。把赤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时期,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怕黄色与赤黄相混,便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团花绫罗制作,五品以上用朱色小团花绫罗制作,六品用柠檬黄几何纹绫制作,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的几何纹绫制作,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四方安定,国体昌盛,他提倡文治,赐大臣们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三品以上官服紫色,束金玉带,十三?。四品官袍深绯,金带十一?。五品官袍浅绯,金带十?。六品官袍深绿,银带九?。七品官袍浅绿,银带九?。八品官袍深青,九品官袍浅青,瑜石带八?。流外官及庶人黄色,铜铁带七?。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得到深青泛红色光,很容易与紫色相混,所以唐高宗龙朔二年怕八品袍服深青和紫色想混,改成碧绿。
由此可见,那时候对服装的颜色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古代服饰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服饰的功能性提高到一个特别的位置,服装除了遮体的功能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