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组《有理数的乘方.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组《有理数的乘方

B组《有理数的乘方》讨论结果 这一星期,我们B组同学认真学习了模块三相关知识,尤其是认真参与回答了《有理数乘方》这个案例分析提出的问题。我们虽然不在同一学校,但是从大家发帖回帖的情况来看,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都踊跃参与讨论,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我们思维的火花在此碰撞,虽不绚丽,却很真实,是我们实实在在去做的,这些知识会用到我们以后的教学中。以下是讨论结果,不够完善的地方请其它同学多多谅解,请吴老师提出宝贵建议,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更好地进步。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们小组认为陈老师教学设计使用了 (1)、探究式教学模式。体现在: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请学生动手折叠张,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 求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新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样的关系?运用新知识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引导学生看教科书 49 页— 50 页。” 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2) 发现式学习模式。体现在: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体现在:在动手感知的基础上再借助计算机用Math3.0演示感知新知的过程,使知识更加直观的呈现,效果很好。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我们小组成员的意见总结如下: 陈老师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中运用了情境教学策略、动机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策略体现在:陈老师在上课前先创设情境,“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动机教学策略体现在:陈老师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时,引入了小学里学过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对所学知识的保持。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体现在:陈老师设计的运算题,在学生动手实践后启发思考:从这些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 启发式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利用小学里已经学过的正方形的面积、正方体的体积启发引导学生出把 n 个相同的因数 a 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体现在:陈老师在讲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幂的符号及读法时,起到了呈现者、教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概念和原理,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 另外,郎俊芬老师认为还体现了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在讲授新知识前,陈老师巧妙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建立联系。 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本组有七位成员都很认同陈老师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 理由是利用math3.0来演示乘方运算,既是对教学情境创设的折纸游戏的正确验证,同时又直观、形象地演示了乘方运算,把枯燥、繁琐的运算转变成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前面陈老师从折纸游戏到乘方运算的一个正确检验。在认同的同时张亮亮老师指出 :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有利于学习兴趣高并又是喜欢数学的学生,但不是非它不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其他方法 。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我们小组成员认为: (1)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时:让学生折纸,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也能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 (2)在问题的设计上:“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而且贴近本课教学主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出规律。总结里的提问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 (3在知识的扩展方面:)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乐于进行这样的练习,要求学生选作,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我们组提出的建议主要有: (1)、适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2)、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让学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