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资本形成
第九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一、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二、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研究综述 三、通过国内资源筹集资金 四、外资利用(以后章节) 1950~1965年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分析(%) 1950~1965年发展中地区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二、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研究综述 先前的理论综述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及其改良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结论 2.1 先前的理论综述 斯密的理论* 哈罗德—多马模型* 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条件* 麦迪逊(Maddison, A.)和纳迪里(Nadiri, M.)等的实证研究* 斯密早就已经认识到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 凯恩斯主义肯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正比关系; 哈多模型作为论述增长与资本形成的关系的简单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 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认为,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即初始的经济发展,资本积累率必须达到10%以上。 2.2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主要观点 具体分析 政策含义 对该理论的批评 2.2.1 主要观点 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由此得出了著名的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2.2.2 具体分析 供给方面:人均收入低→生活消费比重高,储蓄低→资本形成不足→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 需求方面:人均收入低→低消费、低购买力→市场需求有限→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勾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死圈,很难打破 2.2.3 政策含义 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 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 2.2.4 对该理论的批评 认为储蓄和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单(储蓄结构和消费习惯)* 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 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 2.3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主要观点 具体分析 政策含义 对该理论的批评 2.3.1 主要观点 1956年,纳尔逊(Nelson, R. R.)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形成,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 2.3.2 具体分析 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低水平均衡陷阱 2.3.3 政策含义 资本形成不足→人均收入低 →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 越过F点必须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以跳出陷阱 人口过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2.3.4 对该理论的批评 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忽视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 2.4 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及其改良 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对“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改良 2.4.1 “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1957年,莱宾斯坦(Leibenstein, H.)提出了“最小临界努力”理论,扩展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低水平均衡陷阱的产生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的“降低收入的力量”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使人均收入滑回陷阱 摆脱陷阱必须有一个初始阶段的大规模投资,形成一个最小临界努力,使“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降低收入的力量”,推动经济跳出陷阱 2.5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主要观点 具体分析 政策含义 2.5.1 主要观点 缪尔达尔(Myrdal, G. K.)在1957年出版的《富国与穷国》和1968年出版的《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的贫困问题研究》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循环积累的结果。他也因此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5.2 具体分析 分析方法 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分析 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分配不均 分析方法 缪尔达尔反对新古典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认为应采用制度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发展也不是新古典认为的由单一或少数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多因素决定的 发展中国家的分析 人均收入低→贫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