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加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doc

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加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加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强化国家竞争力的保障 中国能源网 韩晓平 21世纪被称为“天然气的世纪”,大力发展以天然气为清洁燃料的新型能源结构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各国之间争夺天然气资源的竞争也越演越烈。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着来自于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大力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天然气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使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变为市场强势,确保中国天然气市场形成“低谷效应”,正确的技术路线选择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燃气价格压力 中海油广东LNG第一期项目以相当于20美元/桶的石油价格(约0.99元人民币/m3),每年370万吨维持25年价格基本不变条件从澳大利亚签署了LNG供应协议,这一价格的计算基础是将LNG运到中国,用于大型高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的价格能够达到与燃煤火电厂竞价做为基础,这种定价方式曾一度被国际上称为“中国定价”基准。由于中海油这一成功的长期协议,以及2003年以来全国性的缺煤少电,使中国各省和各大企业,在国家发改委报批规划和地方自己准备上的LNG接受站竟然达到16个。一时间10个沿海省市几乎都在准备上项目,各地都在大力宣传LNG是“廉价、优质、清洁”的能源,盲目认为国际市场能够以源源不断供应比煤更便宜的天然气资源。 然而好景不长,自2004年起国际油价持续攀升,2005年8月30日在美国卡特琳娜飓风影响下和国际对冲基金落井下石的炒作,纽约石油期货价格超过71美元/桶,高油价迅速波及到天然气,北美天然气市场的期货价格随之攀升到14美元/百万BTU(3.76元/m3)。由于美国天然气价格的高升,以及全球变暖造成夏季更热、冬季更冷致使世界能源需求直线上升都推高了世界气价,特别是中国一下要上16个接收站更为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火上添油。同样在澳大利亚,中海油在为广东LNG二期工程确定气源的谈判竞价中,日本以7美元/百万BTU(1.88元/m3)的离岸价格超过中海油4美元/百万BTU(1.07元/m3)而胜出,使广东LNG二期工程的气源成为一个悬案。 无独有偶,2005年12月底,俄罗斯也对乌克兰提出涨价要求,造成两国关系恶化,以及俄罗斯与东欧国家矛盾更为尖锐。媒体总是强调俄罗斯是处于遏制北约东扩的政治目使用“能源武器”,却忽略了俄乌“斗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卖给乌克兰的气价远远低于西欧国家。俄罗斯最终将供应乌克兰的天然气从50美元/千立方米(0.403元人民币/m3)提高230美元/千立方米(1.852元/m3)。俄罗斯提出的价格并非空穴来风,由于欧元结算和美元贬值,德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门站价格基本达到这一水平。最终,乌克兰只得接受将俄罗斯供应的高价气与土库曼斯坦等国供应的65美元/千立方米廉价气混合供乌。2月15日,土库曼斯坦宣布计划将出口的天然气从65美元提高到100美元/千立方米。 2002年,中海油以2.75亿美元从英国BP石油公司手中购得印尼西巴布亚省东固项目12.5%的股权,并签订了一项液化天然气供应合同。合同规定从2007年起,印尼以每桶23美元的价格每年向福建LNG项目供应260万吨液化天然气,为期25年。2月20日一位印尼政府的高级官员宣布将调高对中国的输出价格,预计从每桶23美元上调到每桶25美元以上,若折算成以吨为单位计算,调整后的价格大致相当于每吨182.5美元(1.234元/m3)。尽管中海油与印尼所签订的长期供应协议是一份有约束力的框架合同,但由于国际LNG市场已由买方转为卖方,以优惠价格继续执行协议将非常困难,印尼的单方提价也是国际LNG价格全面攀升的必然结果。“规模为本”还是“效率为本” 国家节能中长期规划中明确了一个具有关键性的原则:“节能优先,效率为本”,但是这一人人皆知的道理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就常常面临挑战。“规模效益”是一个根深蒂固观念,认为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带来经济效益,大的就必定是好的。所以,在项目开发和项目审批上追求规模化成为优先前提,实际上“大容量优先,大规模为本”在一些企业和部门成为“铁律”。 在西气东输项目的天然气利用问题上,就是贯彻着这样一个求大的原则。2001年在如何利用西气东输天然气的问题上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引进9FA大型燃气轮机建设300WM等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用天然气调峰发电;另一个意见是对西气东输沿线的小型热电厂进行改造,采用现有技术引进10~40MW级燃气轮机进行热电联产,通过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增加系统的价格承受能力,同时利用现有燃煤热电系统作为应急手段,以效益定规模,强调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并能够确保在天然气供应中断或供气不足不会影响各地经济,也了投资浪费。 然而,“规模效益”的理念左右了一些人、一些部门和一些企业的判断能力不根据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实际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