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0023-第三讲二意境-11.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0023-第三讲二意境-11

中国艺术中虚实的辨证关系: 宗白华先生认为,虚和实的问题,这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  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 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 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摹仿,谓之神。 所以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易系辞传:“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累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世界是变的,而变的世界对我们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有生有灭,有虚有实,万物在虚空中流动、运化,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真境逼而神境生 真境逼而神境生 清初画家笪重光《画筌》“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zhuiyou)。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邹一桂《小山画谱》说:“实者逼肖,则虚者自出”。 例: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uqi),齿如瓠(hu)犀,螓(qin)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登徒子好色赋(宋玉):“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娴丽,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辞,所学於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yan)唇历齿(稀疏又不整齐的牙齿露在外面),旁行踽(ju)偻(lou)(弯腰驼背,走路摇摇晃晃),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画实而诗为画中之虚 近人王蕴章《燃腊余韵》载:“女士林韫(yun)林,福建莆田人,暮春济宁(山东)道上得诗云:‘老树深深俯碧泉,隔林依约起炊烟,再添一个黄鹂语,便是江南二月天。’有依此绘一便面(扇面)者,韫林曰:‘画固好,但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情矣。”’ 在这里,诗的末二句是由景物所生起之“情思”,得此二句遂能化景物为情思,完成诗境,亦即画境进入诗境。诗境不能完全画出来,此乃“诗”与“画”的区别所在。画实而诗为画中之虚。虚与实,画与诗,可以统一而非同一。 虚处明实处无不明矣 一般而言,虚境是实境的升华、旨趣与目的所在,而且虚境的处理常常决定诗的境界的高低和审美效果的发挥,因此,虚境常常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故古人称虚境为“神境”与“灵境”。 皎然《诗式》:“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清人许印芳《与李生论诗书跋》: “功候深时,精义内含,淡语亦浓;宝光外溢,朴语亦华。既臻斯境,韵外之致,可得而言,而其妙处皆自现前实境得来。” 空白——惟道集虚 宗白华: 庄子说:“虚室生白。”又说:“唯道集虚。”“虚”“白”广大空间,在中国艺术中有极大的作用。实际上,也意味着心灵的自由和洒脱。中国诗词文章里都着重这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法,使诗境、词境里面有空间,有荡漾,和中国画面具同样的意境结构。 艺术境界里的虚空要素 王船山在《诗绎》里说:“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高日甫论画歌曰:“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 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三人的话都是注意到艺术境界里的虚空要素。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里,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 盛唐王、孟派的诗固多空花水月的禅境;北宋人词空中荡漾,绵渺无际;就是南宋词人姜白石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周草窗的“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也能以空虚衬托实景,墨气所射,四表无穷。但就它渲染的境象说,还是不及唐人绝句能“无字处皆其意”,更为高绝。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 现代西方美学对于“空白”也作了深入的理论阐释: 如穆卡诺夫斯基提出了文本中的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