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第十六章50——70年代文学概况.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第十六章50——70年代文学概况

第十六章50——70年代文学概况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50年代、60年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开端 。 实现了解放区与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 确认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向 确定新中国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针 二50年代、60年代文学特征: 1文学的意识形态化:文学自觉地为政治服务 2创作方法的单一: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 3美学追求 :强调崇高 三50年代、60年代作家与创作 三种情形作家的境况:“边缘作家”、“贬斥作家”和“中心作家”。 “边缘作家”:就是被徘徊于当代文学主流之外的作家群体。 废名、沈从文、钱钟书、萧乾、李健吾、师陀、 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冯至、艾青、田间、臧克家、夏衍、田汉、张天翼、周立波、沙汀、艾芜、卞之琳、骆宾基等。 “贬斥作家”: 就是被排斥于当代新文学创作之外逐渐流失消隐了的作家群体。 这些作家主要有胡风、路翎、鲁藜、牛汉、绿原、吕荧、冯雪峰、艾青、丁玲、萧乾、萧军、吴祖光、李长之、穆旦、徐懋庸、施蛰存、傅雷等。 “中心作家”: 就是当代新文学的主流主体作家群体。进入50年代之后,一批更切合并体现文学主潮的作家,主要是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四五十年代之交开始写作的青年作家,是这一时期作家的主要构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并居于中心位置。 “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特征: 1、作家构成成份的变化:作家出身从长江三角洲向黄河流域转移 2、作家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被看作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3、作家文化素养的变化:学历普遍下落,文化与知识背景趋向乡村文化和本土知识,古代文化修养、西方文化修养和城市文化修养严重缺乏。 四、 50年代、60年代矛盾冲突和文学运动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 模的文艺批判运动。 1951年针对电影《武训传》的 讨论,实质上是建国后政治上 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文艺上的 反映,是一次反对所谓的“资 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武训——被称为武圣人。伟大的平民教育家。 陶行知写有短诗《武训颂》:“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公无靠背,朋友无多。未受教育,状元盖过。当众跪求,顽石转舵。不置家产,不娶老婆。为著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 1948 年7月孙瑜拍摄,赵丹主演。1950年12月,《武训传》公映。 毛泽东在1951年5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在历史上分量很重的社论,题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总结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认为其错误主要是三点:一是宣扬历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二是美化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主义,三是贬低农民革命的作用,歪曲了历史发展面貌。而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就是为了统一政治口径,进一步强化人们对我们党发动人民战争、以武装夺取政权这段历史合理性的深切认识,希望通过一场文艺批判借以澄清知识分子观念上的“混乱”,以便把人们迅速引导到正确的思想轨道上来,确保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贯彻执行,确保社会主义文学方向的健康发展 。 《武训传》批判的影响: 开权力介入文学批评的先河,文学被政治粗暴干涉。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毛泽东发动《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要开展“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但牵涉到的则是阐释文学经典的合法性问题,是如何通过经典的阐释去规范当下文学创作的问题。 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是作者“感叹身世”、“情场忏悔”、“为十二钗作本传”的记实;《红楼梦》的“主要观念”是“色”、“空”、“最大手段”是“写生”,作品的风格是“怨而不怒” , 作者的理想是“钗黛合一”。 因此俞平伯得出的结论是:《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记录作者自身经历的情场角逐的才子佳人小说。 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的“自叙传”,是“感叹自己身世”、“情场忏悔”、“为十二钗作本传”的纪实之作。批评者认为这种观点是“自然主义、唯心主义”的,否定了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鲜明的反封建主题。 俞平伯认为《红楼梦》的主要观念是“色”和“空”,作者的理想是“钗黛合一,平等对待,无所褒贬”。批评者认为这些看法并不符合作品实际,是背离了作品的思想倾向的。 俞平伯认为《红楼梦》的风格是“怨而不怒”,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古典小说的“个性之所在”。批评者认为,这种观点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