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地震灾害.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学]地震灾害

(二)其他因素诱发地震的对策 对于抽、注液诱发的地震,应当考虑注水孔的合理布局和控制水压力的变化,使之不致诱发地震。对于采矿诱发地震,应当合理布置巷道,采取合理的采矿方式,使巷道和采场承受较小的应力,不致引起较大的能量释放。在矿山中,当观测到应力集中程度较高时,可采用注水或爆破法诱发应力缓慢释放;对于地震可能危及的巷道和地面建筑物应加强支护和抗震设防。 第三节 地震灾害 一、地震效应 (一)场地破坏效应 1.地面破裂效应 2.斜坡破坏效应 3.地基变形破坏效应 (二)强烈地振动破坏效应 1.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 2.地震周期对建筑物的影响 ①一般来讲,建筑物愈高,自振动周期愈长;所以,长周期的地基振动使较高的多层建筑物破坏,而低层建筑物却无损坏。 ②距震中愈远,地面振动的周期愈长,因而常见到距震中较远处的高层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现象。 ③在厚层松散堆积物地区,由于堆积物对深部基岩传来的地震起选择放大作用,使地面振动周期变长,自振动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常因共振而破坏,而自振动周期较短的低层建筑的破坏反而轻微 二、地震灾害的特点与破坏形式 (一)地震灾害的特点 1.地震灾害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可在几秒到几十秒钟内摧毁一座文明的城市。 2.地震成因的特殊性使得地震临震预报工作还很不成熟。 3.地震不仅直接毁坏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还不可避免地诱发多种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地震灾害本身造成的损失。 4.在地震灾害的发生过程中,有时无震成灾。 (二)地震灾害的破坏形式 1.地面运动的破坏形式 2.断裂与地面破裂 3.余震 4.火灾 5.斜坡变形破坏 6.砂土液化 7.地面标高改变 8.海啸 9.洪水 第四节 地震活动的监测与预报 一、地震监测 二、地震预报 (一)预报的主要内容 1、地震参数预报:以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3个参数(简称时、空、强三要素)为主,即狭义的地震预报。 2、地震灾害预测:分长期预测(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间)、中短期预报(几个月到几年)和临震预报(几天之内)。 3、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就是评估潜在地震灾害的损失,预测未来地震灾害中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预报方法 1.大地形变测量异常分析 2.定点形变测量 3.水文地球化学方法 4.地下水动态微观异常 5.地电阻率法 6.地磁短周期变化 7.钻孔应力、应变异常 8.地热 9.地震综合预报方法 (三)地震预报的发展方向及研究途径 地震前兆现象的复杂性和前兆异常与地震关系的不确定性。 (i)实际震例的研究; (ii)实验与理论研究。 第五节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是指在建筑物及其他人工设施和人口状态及分布的详细调查基础上,通过地震危险性评价、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等易损性分析,预测未来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的内容 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建筑物等的易损失分析。 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方法 建筑物易损性分析主要包括: (一)以地震震动时不同建筑物对破坏的抵抗力为依据,建立某一地区建筑物的分类系统。 (二)制定易损性分析需要考虑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易损性清单,包括建筑物设施的地理位置、抗震类型、经济价值、用途类型等。 (三)对清单中的每一项,建立地震灾害损失率与地面震动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平均损失曲线,损失率用可比价值的百分率表示。 三、地震灾害损失的等级划分 经济损失/元人 e107 d108 c109 b1010 a无上限 员伤亡 E1~9人 E.e D10~99人 D.d C100~999人 C.c B1000~9999人 B.b A≥10000人 A.a 第六节 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一、国际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一)加强地震灾害基础性研究工作 1.收集整理出版地震史料 2.注重地震灾害的监测预报 3.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估 4.加强地震工程学研究 (二)建立和完善地震灾害防抗体制 (三)提高地震防灾能力和防灾水平 (四)颁布实施防御震害的法律 二、中国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一)监测预报 (二)抗灾 (三)预防 (四)救助 (五)灾后重建 三、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减轻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