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微观经济学讲稿重点难点分析及答题技巧.ppt

2-7、微观经济学讲稿重点难点分析及答题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7、微观经济学讲稿重点难点分析及答题技巧

一般均衡的启发: 1、最优计划存在 2、实现一般均衡的机制——价格制度 3、均衡的稳定性(趋势而非“不动”) 局限性: 1、现实中原子式的竞争并不十分普遍 2、现实中信息是不完全的 3、不能解释现实中失业的持续存在 4、本质式物物交换经济,均衡的实现没有时滞 *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详见《微观》P280图10-2 《原理》P199 P Q MC D d MR P0 Q0 均衡的过程(略)详见书本,达到短期均衡是否有净利润要看D与AC。 由于兼有垄断和竞争的特点,在某个价格下,实际销售量并不是个别厂商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整个行业各个厂商共同作用的结果,价格竞争是垄断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LMC=MR确定产量,再找使产量成本最小的规模) 短期内d变动,D不变,而在长期,二者都变动(因为长期内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不断调整d与D,直到d与LAC切于MR=LMC的点上方,此时无净利润无厂商的进入和退出,达到长期均衡,该均衡同样适合于非价格竞争的均衡 如果不切的话,PLAC,还有净利润,还会有新厂商进入。见《微观》P284图10-4,《原理》P202, * 理想产量:厂商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时所能够生产出来的产量。 超额能力:垄断竞争厂商均衡时的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 《原理》P203图9-4, * 非价格竞争 1、产品变异:在产品本身做文章,改变式样外观等 2、广告与服务 影响企业利润的三因素 1、产品价格 2、产品特性 3、广告或销售开支 企业并用三者最终(长期内)均得不到经济利润(但短期内有净利润) * 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的比较《微观》P289图10-7 理想产量、超额能力(《原理》P202) 垄断竞争:价格高,产量低,以存在超额生产能力为重要特点,由于d下倾,故SAC必与LAC相切于LAC下降处,除该点之外任何SAC均P,由于SAC2规模SAC1规模,故造成生产能力过剩,但与完全垄断比,P、利润要低一些,产量却高一些。 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及完全垄断的比较:《原理》P204 主要比较产量(厂商)和价格(消费者) * 对垄断竞争理论的评价: 1、对“行业”定义不清 2、夸大了超额生产能力,用LMC与SMR相交来决定产量不合适,因为ELMRESMR 3、假设其他企业不作对抗性是错误的 * 寡头垄断(要点概括) 定义:一种产品只有少数几家大厂商生活或经销,而这几家厂商中任何一家在该行业的总产量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因而每一厂商的行动都会影响其他几家的生产数量和利润。 相关决策:将其他企业的决策作为本企业决策的依据之一的决策称为相关决策 由于寡头市场中,不同厂商彼此制约性很大,普遍认为不存在确定的、合乎逻辑的均衡态,即不存在一般的寡头价格理论,只有许多模型。 假定条件: 1、在一个寡头市场中,各厂商的产品是同质无差别的 2、各寡头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以完全竞争的买者身份出现,简化对其成本分析 * 形成寡头垄断的原因: 1、规模经济 2、进入的障碍 3、某些自然资源难得 几个重要的寡头模型 1、古尔诺(双头垄断)ΣQi=nQ0/n+1 Q0:整个行业产量,假定对方维持原有产量 2、张伯伦模型:在古尔诺基础上,认为双方会认识到只有共同在1/2Q0处生产,各自生产1/4Q0达成默契使利润最大 * 3、斯威齐模型(变折需求曲线)(寡头市场价格不易变动) 《微观》P300《原理》P217 P D1 D2 MR1 MR2 MC1 MC2 PE E Q 从需求方面: 1、若PPE面临D1,ED1较大,提价,销量巨减,收益下降 2、若PPE面临D2,ED2较小,降价,销量增加不大,收益也不增加 结论:一旦形成PE,不再轻易变动 从供给方面: MR曲线由D决定,当MC1→MC2时,QE仍然是最大利润点产量,当成本发生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弯折的需求曲线仍能使厂商在原有的价格,产量处获得最大利润,因为QQE则MR1MC1,QQE,则MC2MR2所以厂商倾向于在E点生产。 缺陷:没有说明PE是如何确定的,只是解释了在PE下P不轻易变动 QE * 4、价格领导模型《原理》P224图10-8 A:大厂商价格领导(大厂商生产小厂商剩下的市场) ΣMC:全部小厂商即是全部小厂商供给曲线,接受大厂商定价,类似完全竞争。详减《微观》P303,总需求曲线是HNMGD B:低成本价格领导(以低成本厂商的最大利润点的均衡价格来销售)详见《微观》P305图11-5,假设A、B各生产市场的一半。为防止低价格厂商利用低价占领市场,价格高的厂商要降价。 * 5、卡特尔模型(达成正式协议)——增加利润,减少了不确定性,阻碍新企业进入。 (1)利润分配卡特尔 P P0 QT MR D ΣMC Q 以P0为统一价,在各厂商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