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图文.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图文.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图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阳新县国和中学 伍淑斌 点 重点 难点 商鞅变法 封建制度的确立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一、战国七雄 1、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 (1)背景:经过春秋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的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初年,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齐国由田氏取代。 (3)形成: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燕 齐 赵 魏 韩 秦 楚 战国七雄分布图 2、战国兼并战争 (1)特点 ?强大的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典型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桂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 陵 之 战 公元前262年-前260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长 平 之 战 商鞅 立木为信 舌战群臣 商鞅变法 你知道有关商鞅的故事吗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公元前356年 3、人物:商鞅和秦孝公 5、内容 政 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 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 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6、改革的意义: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的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进行斗争。 (4)商鞅首先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信任,使变法深入人心。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 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尊崇。 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背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 2、时间:公元前256年。 3、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4、主持修建者: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5、工程构成及作用:见课本34页。 6、功能:见课本34页 都江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