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_无形_到_有形_杭州手工艺活态展示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
陶学锋,许潇笑从“无形”到“有形”——杭州手工艺活态展示馆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陶学锋,许潇笑陶学锋,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首任馆长,副研究馆员,杭州运河研究院副院长,《杭州运河丛书》副主编、执行主编。组织并参与《杭州运河通史》的编撰,出版《伞行天下》等专著,合著《刀剑 剪春秋(上)》。许潇笑,浙江大学历史系图书馆学学士,在 2002—2009 年就读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毕业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历史学方法论、视觉文化史和文化学。现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 馆)社教陈列部副主任,主要负责策划和组织博物馆的陈列、临展、社会教育和宣传活动。文化遗产对于(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来说,不是死气沉沉、冰冷的器物……而是鲜活 而充满生命力的,并与今天复杂世界中努力生 存的人们在认同感和精神上紧紧相连。1在国际博协发表《上海宪章》2 九周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八周年之 际,博物馆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 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不同的尝试。在不停的探索 中,非物质遗产的“非物性”、“活态性”和“延续性”已 成为一种共识。尤其是各地生态博物馆的建馆,更是 成为文博界讨论的热点。然而,对于种类丰富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已有的模式是否普遍适用、做法能否有 更广的思路,以及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在保护中是否 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仍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 经验和交流探讨。非物质遗产本身具有多样性,因此,对它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更加深厚的理论指导,具59《国际博物馆》全球中文版 2011 年第1 期 译林出版社/Yilin Press博物馆与记忆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博物馆的多样化发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涵义”6;它“存在于生活之中……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不是化石而是活着的 传统”7。三、民族性和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特 定的地方和民族文化,是特殊的自然、社会、人文环 境和价值体系的综合产物和反映 8,也因此是国家和 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得以体现和延续的根本。四、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再生,因此也 可以传承;同时,它的存在也必须通过这种再生的传 承方式得以延续。9从以上归纳的几点,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的意义和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保护非物质遗 产就是保护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特性,进而保护人 类文化的多样性。尤其在工业化进程中,在全球化日 益加速的情势下 10,保护非物质遗产的迫切性不言 而喻。鉴于非物质遗产的独特性,其保护方法在反复 的论证中,得到国内外文博界普遍认可的主要有两 种方法:一是将其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即从无形化到 有形化,也被称为“记忆工程”,用录音、录像、文字记 载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加以记录存档, 并进行长久保存;二是在其产生的原始氛围中保持 它的活力,主要通过保存非物质遗产最核心载体的 “人”对它的“使用”来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 在实际保护工作中,体现为“传承人”这一概念。11理 论 背 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保护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2 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 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 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 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 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 手工艺技能;以及文化空间 3。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约》并未能对非遗进行实质上的明确定义,而是 通过列举法使得非遗保护工作具备了更强的可操作 性。苏东海认为这是一个“工作定义”4,但在广泛的 应用中,尤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中,它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非遗的本质和特点也在长期的讨论中,在某种程度 上达成了未成文的共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非物质性和依附性。“文化遗产完全可以以 精神形式存在,而不体现为任何物质的存在形式”5; 无可触摸的物质存在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 的特性,也是观察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足点 和根本。但其通常以活的人、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 境,或工具为展示或实现载体。二、活态性和延续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具 有变化,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和传达,并且“具有一定 的延续性;它是动态的,从来不会是静止的。一旦否认知识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的动态性,也就否认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国内外文博界对于非物质遗产的关注以及自身责任的认识并不晚,从 1997 年墨尔本大会、2000 年 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慕尼黑年会,到 2002 年《上海宪章》明确表示博物馆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60museum ISSN 1674-2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