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传统”到“小传统”以《茗洲吴氏家典》对朱子《家礼》的诠释与实践为例.docx

从“大传统”到“小传统”以《茗洲吴氏家典》对朱子《家礼》的诠释与实践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大传统”到“小传统”以《茗洲吴氏家典》对朱子《家礼》的诠释与实践为例

从“ 大 传 统 ” 到 “ 小 传 统 ”——— 以枟茗洲吴氏家典枠对朱子枟家礼枠的诠释与实践为例陈雪明(安徽大学 历史系 ,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 在徽州地区 ,很多世家大族的族规家法都是依照枟朱子家礼枠而定 ,清代休宁吴氏即是如此 。 休 宁吴氏在枟茗洲吴氏家典枠中 ,特别在“祭礼”方面 ,于族规和祭祀仪节的规定上 ,展示出徽州地区宗族对枟家 礼枠的自我诠释与实践 ,贯穿了对传统“孝道”的重视 。 对此进行考究 ,可以看出其从区域文化“大传统”到 家族日常“小传统”的具体转变 。[关键词] 枟茗洲吴氏家典枠 ;枟朱子家礼枠 ;祭礼[中图分类号]K2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 (2013 )04‐0067‐05新安为朱子故里 ,朱子理学思想在徽州地区影响 极深 ,“其所学惟正心诚意 ,而切于日用 ,则枟家礼枠一 书 ,班班可考”[1 ]1 。 枟家礼枠一书正是符合当地人们日 常生活所需的“庶民之礼” ,很多世家大族在其族规家 法中所作的规定都是依照枟朱子家礼枠 ,清代休宁吴氏 自不例外 。 “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 ,则宜读朱子之 书 ,服朱子之教 ,秉朱子之礼 ,以邹鲁之风自待 ,而以 邹鲁之风传之子若孙也 。”[1 ]3 而“冠婚丧祭 ,礼 之大 纲” ,徽州地区的大族在四礼方面更是对枟家礼枠趋之 若鹜 。 如“祭田议”所言 :“治人之道 ,墨急于礼 ;礼有 五经 ,莫重于祭 。”[1 ]33 本文即以清代休宁枟茗洲吴氏家 典枠(后文皆称枟家典枠)中的“祭礼”为例 ,探讨徽州地 区宗族对枟家礼枠的自我诠释与实践 ,究其从区域文化 “大传统”到家族日常“小传统”的具体转变 。一 、茗洲吴氏家族及枟茗洲吴氏家典枠茗洲村地处休宁县西南边陲虞芮乡境内 ,接近新 安江源头 ,东连黟县渔亭和祁门凫峰 ,西通江西婺源 及瑶里 。 因其盛产茗 ,故以茗名村 。 吴氏家族自宋代 始便聚居于此 。 据枟新安名族志枠载 :“吴自殷得姓 ,祖 曰泰伯 ,为一世祖 。 传至三十一世曰芮泰 ,时为鄱阳 令 ,得民心 ,号曰‘鄱君’ 。 生四子 ,? ? 三子浅封便项 候 ,食一千石 ,析居新安 ,新安之吴始于此祖 。”[2 ]384 之 后 ,吴氏子孙兴旺 ,迁居徽州各处 ,其中“十九世曰荣 , 始迁于此”[2 ]403 。 在枟家典枠中对此也有相关叙述 :“茗 洲始祖 ,向奉小婆 。 ? ? 小婆肇自龙潭 ,言吴姓支派者多宗焉 。 自龙潭以来 ,而大溪而石门 ,几播徙至今 茗洲 。 茗洲者 ,荣七公之所迁也 。”[1 ]240 吴荣七 ,本名 祥 ,生于宋景炎二年(公元 1277 年)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 1364 年)移居茗洲 ,被后人尊为茗洲吴氏始迁 祖 。枟家典枠是徽州休宁县虞芮乡趋化里茗洲村吴氏 家族制定的家族礼法 。 该书的编纂成书 ,先后经历了 九至十代人的酝酿和努力 ,“昔四世祖永昌公 ,? ? 尝 持家谱谒赵东山先生 ,思立宗人法为世守 ,未几卒于 官 。 八世竹溪公本先训作枟家记枠 ,垂成而没 ,嗣子瑞 榖公继之 。 ? ? 十二世抑庵公当世学沦丧 ,蘬然特 起 ,日兴月巖 、书始 、星溪 、括斋诸先辈 ,讲学紫阳 、还 古 、天潛间 ,其于枟家礼枠一书 ,尤三致意 。 晚将釐正祀 典 ,垂之永久 ,未几亦没 。”[1 ]9 “介石惧日月之易逝 ,于 是远稽 枟三 礼枠 ,近 考 文 公 枟家 礼枠 ,旁 证 郑 氏 枟家 规枠”[1 ]5 ,“且 不惮走四方 、就 有道 ,务 衷诸至当而后 惬”[1 ]7 ,实属不易 。 在竹溪公枟家记枠和抑庵公枟家礼枠 的基础上 ,作者吴翟继承先人遗志 ,参考三枟礼枠 ,于清 雍正年间完成此书 。 这本由清代徽州休宁县的世家 大族吴氏宗族所修纂的家族礼法在当时就具有一定 的影响力 。 而这部集中了同族和四方师友智慧的著 作 ,则是吴氏家族对枟家礼枠的传统继承和针对本族特 点适当改编所成 。 “茗洲僻处海阳 ,吴氏聚族居之 ,循 循礼教 ,家自为师 ,过兹里者 ,叹有邹鲁风 。 询其由 , 厥亦抑庵先辈讲学行礼 ,式化于乡 ,阅数传而约庐修[收稿日期] 2013‐04‐23[作者简介] 陈雪明(1989‐) ,女 ,安徽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明清史与徽学研究 。—67—明其教 ,偕诸昆弟增订礼书 ,而介石大集其成 。 爰推 本紫阳枟家礼枠 ,而新其名曰枟家典枠 。”[1 ]2在结构上 ,枟家典枠共分八卷 ,卷一为“家规”八十 条 ,是为本族“人伦日用”所制定的种种规章法则 ;卷 二为“通礼” ,包括立宗子在内的一系列旨在恢复并确 立“久废”的宗法制度的规定和仪节 ,以及关于设置祭 田 、学田 、义田的伦理依据 ;卷三到卷六依次为“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