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课件10-第九章.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教育史课件10-第九章

(三)自然教育分期理论 卢梭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和不同时期身心的特点,把自然教育划分为四个时期: 1、婴儿期(出生至2岁):体育 (1)任务在于通过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儿童的体质。 (2)婴儿期的体育应该顺应自然,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实施正确的教育。 2、儿童期(2至12岁):感官教育 (1)“理性睡眠时期” (2)任务是使他们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进行感官训练: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3)不要直接进行理性教育,不要强迫他们去读书。 (4)卢梭在此将感觉教育与知识学习分割了开来。 3、少年期(12至15岁) :智育 (1)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2)智育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于教给儿童一大堆知识。 (3)选择(科学)知识的三个原则:其一,照顾到实用:即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有用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其二,应以儿童的兴趣为标准;其三,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 (4)卢梭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他认为儿童必须学会劳动,学会从事一种职业。劳动不仅可以谋生,还能够促进理性的成长,并真接影响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这种重视劳动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5)在教育的方法上,卢梭主张要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独立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强调发现法教学;直观教学法和从经验中学习。 4、青春期(15至20岁):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 (1)道德教育要激发青年自然涌现的善良感情。发展理性。在行为中接受道德的磨练。切忌刺激青少年产生处处占第一的心(贪婪之心)。处处让经验去防治青年的错误。 (2)在信仰教育上,卢梭提倡自然神论。他反对传统的宗教教育,要求青年凭着良心和理性信奉上帝,甚至主张由受教育者自己选择宗教信仰。 (3)性教育关键是顺从自然的发展,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诱惑,养成克制情欲的习惯。要明智地运用理智去约束欲念。利用爱情进行教育。人类始终要从天性的本身去寻找控制天性的适当工具。 四、公民教育思想 (一)来源 《波兰政府咨议》 (二)目的 1、培养热爱祖国的道德公民 2、提出教育是以民族的形式,塑造一个具有民族的心灵的爱国者。 (三)自然人与公民的关系 1、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 2、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民主国家是自然人自由协商的结果。 3、社会契约是自然人同自然人自己结成的政治共同体之间订立的。 4、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由全体自然人握有主权的国家以“公意”为灵魂。 5、所以自然人是自然人自己通过契约公意构成的新社会的好公民。 自然人——契约——公意——社会——公民 五、女子教育 1、围绕与男子的关系进行相应教育和训练。 2、应注重外部评价。 3、注重通过约束培养温驯的品格。 六、卢梭的意义与影响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1、对传统旧教育的批判 2、确立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奠定了内发论思想观念 4、为新儿童观的确立作出了贡献 5、促进了感官教育的发展 6、具有世界性的广泛影响 (1)影响了康德思想乃至教育思想的形成 (2)影响了德国泛爱教育运动 (3)影响了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 (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8世纪中后期在德国出现的以泛爱主义为宗旨,以卢梭教育思想为基础的教育运动,要求教育者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地发展,重视体育、游戏、户外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代表人物:巴西多。 日内瓦城的卢梭纪念雕像 第四节 教育世俗化变革 一、世俗化概念 1、来源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2、释义 (1)原被教会控制领地或财产转交给世俗政治权力控制。 (2)有教职的人回归世俗社会 (3)表示现代人脱离宗教的控制而独立 (4)“异教化”、“非基督教化”代名词。 3、涵义 (1)表示宗教的衰退,即指宗教思想、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失去了原有的重要社会地位。 (2)表示宗教团体的价值取向从彼世向此世的变化,即宗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适应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 (3)表示宗教和社会的分离,宗教失去了其公共性与社会职能,变成了纯私人性的事务。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