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早期复极变异( early repolarization variant, ERPV) 1936 年Shipley 和Hallarua首先发现 心电图的正常变异 主要表现:胸痛、胸闷、心悸 心电图:ST 段抬高 无器质性心脏病 一般不发生严重并发症,可能与某些猝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健康人中约占2% 男性多于女性 黑人、年轻人、运动员较多见 小儿18.5%,少年12.8%,成人8.2%,老年4.7% 发病机制 尚未阐明,可能因素 心室除极不同步 心电复极的变异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附加的房束道 心外膜机械刺激 先天性因素和遗传因素 心室除极不同步 心室游离壁与乳头肌区域除极不同步 心电复极的变异 部分心肌在整个心室除极尚未结束提早复极 多见于左室前壁:V2~V4 ST 段移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运动员 绝大多数有心动过缓 睡眠时ST 段升高更明显 运动或体力应激,心率增快,ST 段可正常,甚至全部特征消失 附加的房束道 预激综合征(WPW)的亚型 部分ERS 可见P-R(Q)间期略短,>0.12s,<0.14s,常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时消失 尚无组织学的证实 心电图特征 J 波:60% ~70%,尖峰状或顿挫状,R波降支或S波升支与ST段连接部 ST 段升高:多呈弓背向下,不超过3~4 mm。少数圆顶状(T段倒置)、下斜型。 特点:是相对稳定,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变,无对应性ST段压低 可随心率而变化,心率加快,如运动试验、注射阿托品、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抬高的ST段可下降至基线 T 波:对称性增高:ST 段抬高的导联,ST 段与T 波升支融合(马鞍状) T 波倒置:常在ST 段升高的V3~V5 导联。特点:倒置T 波两支不对称,周期性变化,有时变浅或直立,口服氯化钾或普萘洛尔后可变为正性T 波,但特征ST 段无改变 QRS波群:胸前导联R 波升高,S 波变小或消失,多见于V3~V5导联,持续多年或反复改变。 QRS升支缓慢,降支迅速,升支与降支呈非对称性改变,类似“斜塔” 。部分患者QRS波群起始部分类似预激波(△波) P-R(Q)间期:部分病人缩短,大于0.12s,短于0.14s 可伴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 诊断 主要靠心电图诊断 两个以上的导联心电图出现改变 1. QRS 波 J 点处ST 段抬高0.5mV 以上 2. ST 段呈凹面向上抬高,多见于V3~V5,肢导联可抬高,但aVR 无抬高 3. ST 段抬高可持续多年,随年龄增加抬高幅度有下降趋势 4. R 波降支有明显切迹或模糊,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5. T 波高耸或倒置 二级梯、踏车或活动平板试验 随心率增快,ST 段全部或部分回到等电线,J 波减小或消失,T 波高耸回复正常或倒置变为直立 结合临床症状,可诊断 鉴别诊断 变异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包炎 Brugada综合征 变异型心绞痛 一过性ST 段凸面向上抬高,ST 段抬高随胸痛发作而出现,缓解而消失 发作时心率较快,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 运动试验可诱发ST 段抬高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