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_汉语文学的长河(一).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_汉语文学的长河(一)

第二单元 汉语文学的长河(一) 先秦《诗经》之《黍离 》、《蒹葭 》、《采薇 》 先秦庄子《逍遥游》 先秦屈原《山鬼》 西汉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饮酒》 《诗经》 《黍离》《蒹葭》《采薇》 回归诗性 《诗经》介绍 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反映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黄河流域和江汉流域广阔的社会生活。 “六义”:诗歌体式:风、雅、颂 诗歌手法:赋、比、兴 风、雅、颂 诗经的三种体式。 风。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方法。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集传》) 赋就是直陈其事,即叙事描述。 比就是打比方,即比喻。 兴就是感物起情,在诗的首句先以景物烘托出一种心境,开启下文。 赋、比、兴不是截然分开的。 “彼黍离离”既是起兴,也是诗人徘徊于荒芜的宫室宗庙不忍离去的如实叙述;“蒹葭苍苍”既是起兴,也是故事发生地真实环境的描写;“采薇采薇”既可能是诗的起兴,也完全有可能是戍卒一边挖野菜一边唱出的凄凉的歌。 “比”也自然地结合于“兴”、“赋”之间,如对于“所谓伊人”的追寻,也可以理解为追求美好理想的一种比喻和象征。 《黍离》《蒹葭》《采薇》讲解 翻译 中心思想 艺术魅力 四言句式和四字词语的特征 兼谈《诗经》语言的艺术魅力 节奏明快,单纯质朴。《诗经》发言质朴,有所谓“饥者歌其辞,劳者歌其事。 ”尤其是双声(蒹葭)、叠韵(窈窕)、重言(苍苍、离离、摇摇、悠悠、萋萋、采采、靡靡、依依、霏霏、翼翼、烈烈、骙骙等)以及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语言结构,更增添了质朴之感。如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 整齐有致,气势充足。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节奏过于短促,缺少内部变化,显得也有些呆板,不适于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 请例举《诗经》中运用赋、比、兴手法的句子各三句,并谈谈你对赋、比、兴的理解。 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黍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 比: 彼其之子,美如玉。(《汾沮洳》)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硕人》)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淇奥》) 兴: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黍离》)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 先秦散文 《逍遥游》 浪漫的寓言故事 诗性的哲理散文 道家哲学思想 “无”的逍遥: 中国人倾向于将“无”与“有”辩证看待。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老子》第一章) 二者共生共存,所谓“有无相生”(《老子》第二章) 甚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庄子·齐物论》)。 中国人更看重“无”的心灵意义、注重“无”的心灵功夫。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人类的出现为世界“增加”了一个“无”(萨特)。 叶秀山先生说“为了避免‘有了’就‘完了’,为使其‘没完’、‘没了’,则要‘守住’那个‘无’。” 以无致有、以退为进、置于死地而后生,注重“无为之益”(《老子》第四十三章),这个“无为之益”就是心灵的充实、自由、幸福,也就是庄子的逍遥。 作者庄子介绍 约前369年—前28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