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三伏天穴位敷贴 三伏天:指初伏、中伏、末伏而言。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膏肓穴。中医理论认为肺俞的作用是宣肺理气,心俞的作用是调理气血,膈俞的作用是健脾化痰,膏肓主治诸虚赢瘦。 药物:白介子、甘遂、细辛、麝香等 操作:药粉粉碎用姜汁或密糖调成糊壮。药膏敷贴后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的一种治疗反应,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或者起泡,可及时揭下来,然后用消毒的针或者注射器抽出来涂一些紫药水。这种情况大约只有1%-5%左右。临床显示反映强烈的病人疗效更好。 注意事项: 1、每次贴敷3-10小时,每次间隔10天左右, 3次为一个疗程,连续3年。 2、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3、敷药期间禁食一些海味、冷饮、辛辣食物、肥肉等。 4、穴位贴药应从夏季头伏第一天开始,至末伏结束,连续三年疗效稳定。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反复性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 由于疼痛位近心窝部,古人又称“心痛”、“胃心痛”、“心腹痛”、“心下痛”等。 胃痛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等病,是各种原因导致胃粘膜刺激、受损或胃平滑肌痉挛所出现的症状。 定义 【病因病机】 1、病因: 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 → 实证; 脾胃虚弱 → 虚证。 2、病机: 实证 → 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虚证 → 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辨证】 1.实证 主症 上腹胃脘部暴痛,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 寒邪犯胃 胃痛因感受寒邪而暴作,畏寒喜暖,苔薄白,脉弦紧; 饮食停滞 因暴饮暴食而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苔厚腻,脉滑; 肝气犯胃 胃脘胀满而痛,连及胁肋,嗳气反酸,喜叹息,情绪不佳则痛作或痛甚,脉弦; 气滞血瘀 胃脘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不利。 【辨证】 2.虚证 主症 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后痛减。 脾胃虚寒 胃痛发作较缓,隐隐作痛,喜暖喜按,空腹加重,食后痛减,劳累、受凉、饮食生冷后发作或加重,舌淡、苔白,脉虚弱; 胃阴不足 胃脘灼痛,饥不欲食,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或细数。 针灸治疗 主穴 内关---心包经络穴,畅达三焦气机、和胃降逆止痛 中脘---腑之会穴、胃之募穴 足三里---胃之下合穴 配穴 寒邪犯胃---神阙、梁丘 饮食停滞---梁门、建里 肝气犯胃---期门、太冲 远近配穴,通调腑气,和胃止痛 脾胃虚寒---神阙、气海、脾俞、胃俞 胃阴不足---胃俞、三阴交 治法:和胃止痛。足阳明、手厥阴经、相应募穴为主。 (1)穴位注射法:中脘、足三里、肝俞、胃俞、脾俞。每次2穴,以丹参或当归注射液,每穴1-2ml,隔日1次。 (2)耳针法: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王不留行籽贴压。 其他治疗 鉴别要点 真心痛 胃 痛 疼痛部位 当胸而痛 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 疼痛性质 多刺痛、剧痛,痛引肩背,并伴有气短、汗出 多隐痛、胀痛 病 势 较急,“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较缓,常有反复发作史 鉴别 【按语】 1.针灸对胃脘疼痛、上腹胀满不适、嗳气、恶心等症状效果较好。 2.胃痛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与肝胆疾患及胰腺炎相似,须注意鉴别。 3.溃疡病出血在穿孔等重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 4.平时注意饮食规律,忌食刺激食物。 便秘 内科病症的针灸治疗 感冒 感冒:又称伤风、冒风,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上呼吸道感染 定义 病因病机 正气虚 起居失常 涉水淋雨 过度疲劳 酒后挡风 邪气(风、寒、暑、湿) 皮毛、口鼻 感冒 主症: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脉浮。 风热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浊涕,咯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 夹湿则头痛如裹,胸闷纳呆; 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风寒感冒:兼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咯痰液清稀,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 临床表现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列缺 合谷 大椎 风池 外关 祛风解表 ---温灸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 ---疏风解表,与风池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