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零件制造误差分析与控制
零件制造误差分析与控制 1理论误差:由于在加工时,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刀具轮廓所产生的误差 控制方法:采用CAD/CAM技术,以提高运动精度和刀具轮廓精度。(但是要求低的则不一定采用上述工艺。) 2安装误差:为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的和。 a定位误差:为基准不重合误差与基准移位误差的向量和。 b夹紧误差:由于夹紧工件的力,作用于工件,使工件变形产生的加工误差。 控制方法:a力求使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或使其向量和保证在设计时所要求的精度范围内。 b加强薄壁零件的刚度,精确计算工件所允许的夹紧力。(在图纸上注明技术要求,使加工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3调整误差:机械加工时,为获得尺寸精度,常采用试切法或调整法,均产生调整误差。 a试切法的调整误差:是由操作时的测量误差、机床微量进给误差和工艺系统受力变形误差所造成。 b调整法的调整误差:是由微进给量误差及因进给量小产生“爬行”所引起的误差;调整机构,如形程挡块、靠模、凸轮等的制造误差,或所采用的样件样板的制造误差,以及对刀误差等所形成的调整误差。 控制方法:a保证测量器具精度,须按期检修和进行计量。(过期的测量器具很有可能失精,会造成虚假尺寸) b保证机床的微进给精度。(注意机床的保养及合理使用,切不可超负,超速使用,以免机床失精。) c正确选订加工工艺参数。 d提高和控制定程精度和对刀精度。 4测量误差:由量具本身制造误差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与方式所产生的误差。 控制方法:选择正确和高一级精度的量仪、确定正确的测量方法、采用精度高的数据处理算法。(定期计量器具,提高人员素质。) 5机床误差: ⑴导轨误差:导轨是机床进行加工运动的基准,其直线运动精度,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平面度和圆柱度。 ⑵主轴回转误差:磨削时将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产生圆柱度和平面度误差。 ⑶传动链误差:包括传动元件、丝杆、齿轮、蜗轮副的制造误差等。 ⑷机床运动部件的磨损造成的失精 。 控制方法:修复调整机床关键部件、零件。保证机床导轨直线运动和主轴回转运动的精度。提高传动链的制造精度,尽量缩短传动链,并控制和减小其装配间隙。(爱护机床,合理使用好,保养好机床。) 6夹具误差:夹具误差的主要因素是夹具各类元件;包括定位元件、对刀元件、刀具引导装置,及其安装表面等的位置误差,和各类有关元件的使用中磨损所造成的误差。 控制方法:须保证夹具的精度和粗糙度,须保证夹具设计和使用状况合理性,须强调夹具具备应有的刚性,使之不失精不变形。要求:精加工夹具允差:取相应公差的1/2~1/3;粗加工表面允差:取工件相应公差的1/5~1/10。(精加工的公差等级高,粗加工的公差等级低) 7刀具误差:由刀具制造误差(含电火花加工用电极),刀具装夹误差和刀具磨损产生的误差。 控制方法:在加工时了解被加工材料性能,正确使用进给量和合理吃刀量,粗加工与精加工更要合理选用,注意充分添加适当的冷却液以减小刀具的磨损,经常清除切削和工业垃圾,须保证刀具(含电极)制造和使用时的装夹精度。 8工艺系统变形误差:⑴工艺系统受力变形误差:包括由于机床零部件刚度不足,受力后弹性变形引起的误差;由于刀具刚性不足,受力后的弹性变形(如悬壁)变形引起的误差;和工件刚度不足,受力后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引起的误差。⑵工艺系统受变形误差:是由于加工时工件,刀具和机床受热后引起的变形,所产生的误差。 控制方法:提高和保证机床、刀具的高刚度和正确制订加工工艺参数是减小受力变形误差基本条件,精加工在恒温(20℃)条件下进行,是减少热变形的措施:一般恒温精度:±1℃,精密恒温精度:±0.5℃,超精密恒温精度:±0.1℃。 9工件内应力引起的误差:工件在加工时,由于其存在内应力的平衡被破坏,产生的变形误差。 控制方法:须在粗加工和半加工时消除内应力,即精加工前进行时效处理。 10操作误差:操作时由于技术不熟练,质量意识差,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控制方法: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技能培训工作,明确岗位责任制度,开展比、学、赶、帮、超。有的放矢奖勤罚懒,造就自求上进的氛围,同时制订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系统。 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1减小工艺系统的各项原始误差:可按上述十项所叙操作。 2转移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如转塔车床车外圆时,转塔的转位(角度)误差,若刀具还如普通车床安装在水平面内,则误差会产生较大的加工误差,因为水平方向正是车外圆时的误差敏感方向。若刀具安装在垂直方向内,则转位误差的影响会很小。 3均分原始误差:在成批生产中,若上工序加工误差分散范围较大,则可测量后按尺寸分为n组,每一组误差分散范围减少列原来的1/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