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讲义概要
一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重点难点:着重了解《说文解字》、大致了解《康熙字典》、《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诗词曲语辞汇释》、《经籍纂诂》、《佩文韵府》、《十三经索引》、《中国人名大辞典》、《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四库全书总目》
1.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的种类
收集故训:(清)阮元《经籍纂诂》、《故训汇纂》
通释:(清)张玉书、陈廷敬《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
释虚词:(清)刘淇《助字辨略》、(清)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对阅读古代汉语文献来说,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词典》。
2.《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说文解字》收录了东汉能见到的古文字,书中所收的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每个字先说字义,后说形体:
(气):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属皆从气。
(诛):讨也。从言朱声。
许慎说解的字义,实际上就是他所认为的本义,也就是这个字最初的意义。他根据小篆的字形说解,大部分可靠,但也有一些错误。
许慎对小篆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部首,把《说文解字》所收的九千多字分别纳入这540个部首中去,这是一种首创。一般来说,是把小篆形体相近或相关的部首放在一起,如“人”、“匕”、“从”、“比”、“北”;同部首的字是把意义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如言部的“讪”、“讥”、“诬”、“诽”、“谤”。
《说文解字》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
二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重点难点:了解“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异体字和繁体字
1.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
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汉字的形体结构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进一步归纳成两类:一类是不带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字(象形、指事、会意),一类是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
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日鱼
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
上亦
会意: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
步逐
形声:由意符(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杞问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之间的界限大致清晰,但也有模糊之处,如“忘”。
2.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在任何一个时代,形声字都是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左形右声:江、棋;左声右形:攻、期;上形下声:空、箕;上声下形:基、辜;内形外声:辩、问;内声外形:阁、固;形在一角:勝、裁;声在一角:徒、寶。
部首一般来说是意符,但也有例外。原因之一:字体变化,“北”并入“比”;原因之二:查检方便:所。
3.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体字
汉字的形体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字体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结构,靁雷,二是笔势。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1.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以《康熙字典》为例,虽然它收了47035个字,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后来写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后来写作辟(注:现在辟又简化为辟。)。)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上)
(后来写作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后来写作嬖。)
君子之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