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诗歌鉴赏3概要.pptx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3概要

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命题特点;走近高考;题型一:表达方式;2.抒情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 (1)借景或借物抒情; (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托物抒情; (4)用典抒情; (5)借古讽今。 ;常见提问方式: (1)本诗(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2)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3)诗的第×联或词的上(下)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景。;例1 (2014·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解析】 本题???查考生对诗歌中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我们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中的写景之句。先看这首词的整体内容,也就是所谓“面”,“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总写清明寒食时鲜花凋谢的暮春景色,“番腾妆束闹苏堤”则总写人们闹苏堤的场景;再分析“点”的情况,所谓“点”,这里是指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的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而“花褪雨,絮沾泥”正是暮春景色中的一个细节描写,“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是写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的刻画。这样答案就不言而喻了。;例2 (2011·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方法点拨;【特别提示】 ;西 归 绝 句 元 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这首绝句借展读友人书信,表现自己对友谊的欣慰,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3)托物言志。诗(词)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词)中的物一般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4)咏史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借古讽今,就是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之事;二是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3.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方式:准确指出诗歌在表达上运用了何种方式; 步骤二,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此种表达方式是怎么运用的; 步骤三,析作用:简析此种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牛刀小试;牛刀小试;牛刀小试;牛刀小试;5、【08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歌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题型二:表现手法;常见手法;二、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虚”包括三种类型:; 2.想象和回忆。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虚实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