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概要
什么叫“物候”? 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萌芽、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衍、换毛、迁徙;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诵读欣赏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大意: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天寒地冻。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仍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晚上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我能用我挎着的剑,径直消灭敌人,保卫边疆。 1、你认为形成《塞下曲六首(其一)》中“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交流 从物候知识来讲,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诵读欣赏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大意: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天寒地冻。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仍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晚上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我能用我挎着的剑,径直消灭敌人,保卫边疆。 诵读欣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意】 黄河的滚滚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了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衰草,春风从来也吹不到这儿。 2、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认为王之涣《凉州词》中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中“黄河”应作“黄沙”,并且引了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王维的“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等诗作证,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A:我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更合理。《凉州词》是一首诗,一篇文学作品。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的话,就显得太过直白;而“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多么富有美感!尽管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但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的,可以虚构、夸张、移用。 B:我认为“黄沙远上白云间”更合理。从地理学角度分析,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根本看不到“黄河”,何谈“远上白云间”?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当是当地实景,是事实。另外,“黄沙远上白云间”也描绘出一幅荒凉之景,与全文风格相协调。 诵读欣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意】 黄河的滚滚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了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衰草,春风从来也吹不到这儿。 【大意】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被惊得高高飞起,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溃逃。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战士们的弓箭刀枪。 诵读欣赏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这《塞下曲》也写下了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根据物候特点,北方大雪纷飞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飞。 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当然,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 从这件事情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大意】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被惊得高高飞起,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溃逃。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战士们的弓箭刀枪。 诵读欣赏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意】 竹林之外,有三两支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 诵读欣赏 4、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几月的景象?你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物候特点,桃花始开,江水变暖,蒌蒿遍地,芦苇发芽,应该是早春二三月(农历)的景色。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意】 竹林之外,有三两支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 诵读欣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