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诗歌诗意探究概要
诗歌鉴赏三步走 【怎样才算读懂?】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题乌江亭》 《临洞庭赠张丞相》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 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李清照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晚年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诗中意象无限广, 主客相融意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 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 春草无涯友情芳。 燕飞世迁夫妻苦, 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鸣, 鱼传尺素鸿雁忙。 凡此种种难尽举, 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 意境初解识诗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有在睡梦里才能回到家乡以解乡愁。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不由得心生凄凉。 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雨夜的凄寒、月色的冷清,又哪里比得上乡愁的磨人呢? 着一字而境界大开。 1.指出并赏析下面诗句中的诗眼。 ①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写出了雨的多情与绵密。 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⑤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一代名相祠前的凄凉、冷落气氛。 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枝方为“早梅”。 读懂一首诗除了读题、读作者、读意象、探诗眼,还应注意注释中的提示、题目中的暗示。 更主要的是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叶圣陶说过:“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为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翻译过去,将那白纸上的黑字依旧翻译为具体事物。” 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在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句诗时是这样调动学生的再造想象力的: 他要求学生先在脑海中勾勒形态: 画面中有西塞山,有白鹭鸟,有小溪,有桃林,有鱼儿。 再要求学生给画面染上色彩: 青翠的山峰,洁白的鹭鸟,清澈的溪水,粉红的桃林。 再让画面动起来: 白鹭振翅,溪水潺潺,鱼儿畅游。 还要给画面加上几个特写镜头: 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桃花上那带着花粉的花蕊。 短短的两句诗在魏先生的巧妙引导下活了、动了、立体了,这就是再造想象的妙处。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 远离城郭,这长廊是那样宽敞豁亮, 没有村庄遮挡,视野开阔,一览无余。 清澈的江水浩荡几乎漫上了堤岸, 黄昏时候,幽绿的树木点缀着似锦繁花。 细雨蒙蒙,鱼儿不时跃出水面, 微风习习,燕子轻盈略过眼前。 城里,鳞次栉比,足有十万住户, 这里,也就两三户人家。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析意象 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