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形象、比较、评价类型答题方法概要.ppt

古典诗歌鉴赏形象、比较、评价类型答题方法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诗歌鉴赏形象、比较、评价类型答题方法概要

古典诗歌鉴赏“形象”“评价”“比较”类型答题方法 林玲 2012-10-30 第七种模式:形象型 诗歌形象包括: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人的形象)、景(写景诗中的意象)、物(咏物诗中的物象)。 这里指的是人物形象的鉴赏。(景、物的形象已归入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某形象 提问变体: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3、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步骤 1、概括人物形象: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山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悲愤。(步骤三:总结形象意义) 练一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1、答:诗中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忘情地欣赏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抒发了诗人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 “软” “涌”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 作业: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落空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第八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答题要求: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七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步骤 1、亮出你对这首诗词的评价(观点)。 2、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评论(分析)。 3、说说诗词这样写的好处(总结)。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练一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我认为这个批评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