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化常识概要
1.“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 2.“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3.“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贬官。 4.“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5.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又称“弱冠” 6.“进士及第”又称“登进士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7.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8.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9.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10.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11.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12. “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 13、天启、崇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14、“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15、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或十二年。 16、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17.《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18.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9.“增峻城隍”,“城”原指护城河,“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20.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21.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22.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 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23.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24.“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5.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26.诸生:明、清两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27.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28.世祖章皇帝:“世祖”是皇帝的庙号,“章”是谥号。 29.“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 “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30.“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31.“南面”语出“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一句,前文又有“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之言,结合语境,可以看出“南面”在此处为宾语前置句,意为“面南”,即称帝之意。 32.“故事”有多种含义,古时指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33.《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4.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35.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36. 庙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