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ppt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四首ppt概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南宋.文天祥 关于作者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途经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括了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抒发了极端悲痛的感情,表现了在强敌面前视死如归的精神。 春望 杜甫 他是谁?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世人对于杜甫还有其它哪几种称呼? 子美(字)、杜少陵、杜工部 为何称之为杜少陵? 因为杜甫曾经居于长安城南少陵这个地方。 为何称之为杜工部? 因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代表作? 三吏(石壕吏 潼关吏 新安吏 )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背景简介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安史之乱时,作者把妻儿送回老家,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时忧国,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 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考点1) “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考点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事,鲜花也为之落泪;久别故土,鸟儿也为之心惊。 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颔联:诗人感时伤别,见娱人之景诱发内心伤感,以乐景写哀情,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考点3) 颔联: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感伤时事,花也为之落泪;鸟儿也为之心惊。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考点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表达了作者战乱中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书信的心情(考点4) 战火接连几个月没有停息。—封 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考点5) 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 不住了。 主题归纳: 眺望沦陷长安 触景 忧国思家 通过 的破败景象, 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 伤怀、 泊秦淮 唐?杜牧 杜牧(803-852)   唐代著名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其诗多讽喻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写作背景 六朝故都建康(今南京)城中的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也是当时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杜牧夜泊秦淮,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雾月色笼罩着秦淮河的水与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河边的酒家   首句写景。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朦胧冷寂的画面,渲染了冷寂悲凉的气氛。(考点1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与恨,隔着河 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表面写歌女不知亡国的悲与恨,实际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考点2 ) 主题归纳: 描写诗人夜泊秦淮河的所见所闻,借古讽今,抨击沉溺于声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