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答题模式概要
鉴赏形象类——人物形象 3、答题步骤: (1)什么形象:用凝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身份+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通过这个艺术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个形象有什么意义。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在那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不知何处寻来,只留下这尘风色暗的貂裘。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战前线,人却在沧洲慢慢老去。 答案: 诗中描写了一个曾经叱咤疆场,如今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关河梦断”“尘暗旧貂裘”被弃置不用,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鉴赏形象类——物象型 物象:托物言志诗中的意象简称物象。 答题模式: 1、物象特点(外+内) 2、联系诗歌描绘分析 3、体现出什么“志”或表达了什么情感。 例子:见课本224页《严郑公宅同咏竹》 严郑公宅同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鉴赏形象类——景物意境型 1、描绘诗中展现得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军 城 早 秋 昨天夜里阵阵的秋风吹进大汉朝的边关,北方的云、边疆的月光笼罩着西山。一再催促着飞将军去追击敌寇,可别让任何一个敌人活着离开战场。 鉴赏语言类——炼字型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 ? ?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南浦别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依依不舍)(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最爱东山晴后雪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鉴赏语言类——诗眼型 阅读课本225页相关内容总结答题模式。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葛溪驿 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 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人,气候转变的早,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高水长。 因为感到岁时已晚而慷慨悲歌,从梦境回到现实,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 蝉声聒噪,使得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但是,鸣蝉所停的梧桐,已是树叶半黄了。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歌大意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鉴赏语言类——语言特色型 阅读课本225页相关内容总结答题模式。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鉴赏技巧类——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