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诗答题模式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答题模式概要

鉴赏形象类——人物形象 3、答题步骤: (1)什么形象:用凝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身份+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通过这个艺术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个形象有什么意义。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在那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不知何处寻来,只留下这尘风色暗的貂裘。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战前线,人却在沧洲慢慢老去。 答案: 诗中描写了一个曾经叱咤疆场,如今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关河梦断”“尘暗旧貂裘”被弃置不用,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鉴赏形象类——物象型 物象:托物言志诗中的意象简称物象。 答题模式: 1、物象特点(外+内) 2、联系诗歌描绘分析 3、体现出什么“志”或表达了什么情感。 例子:见课本224页《严郑公宅同咏竹》 严郑公宅同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鉴赏形象类——景物意境型 1、描绘诗中展现得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军 城 早 秋 昨天夜里阵阵的秋风吹进大汉朝的边关,北方的云、边疆的月光笼罩着西山。一再催促着飞将军去追击敌寇,可别让任何一个敌人活着离开战场。 鉴赏语言类——炼字型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 ? ?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南浦别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依依不舍)(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最爱东山晴后雪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鉴赏语言类——诗眼型 阅读课本225页相关内容总结答题模式。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葛溪驿 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 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人,气候转变的早,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高水长。 因为感到岁时已晚而慷慨悲歌,从梦境回到现实,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 蝉声聒噪,使得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但是,鸣蝉所停的梧桐,已是树叶半黄了。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歌大意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鉴赏语言类——语言特色型 阅读课本225页相关内容总结答题模式。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鉴赏技巧类——表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