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教材概要
古诗词教材
修辞 比喻 比拟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一、教师讲解
1、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能突出事物特征。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3、通篇用比喻
近试献张水部①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②。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 ①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②舅姑:公婆。
分析: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在诗中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
山园小梅①
众芳摇落独暄妍②,占尽风情向小园③。疏影横斜水清浅④,暗香浮动月黄昏⑤。
霜禽欲下先偷眼⑥,粉蝶如知合断魂⑦。幸有微吟可相狎⑧,不须檀板共金尊⑨。
【注释】②暄妍:明媚鲜丽,形容梅花开得茂盛美好。④疏影:疏淡的梅枝花影。⑥霜禽:依林逋“梅妻鹤子”之情趣,解作“白鹤”为佳。⑦合:应。断魂:销魂,形容神往。⑧微吟:低吟。狎:亲近,抚爱。⑨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此处指歌唱。金尊:金樽,精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分析:“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二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
(2010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分析: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分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分析:该词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对偶对偶的种类:1、正对,就是上下联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如两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