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孔子研究的使命杨朝明.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学]孔子研究的使命杨朝明

中国孔子研究院新刊《孔子学刊》 發刊詞:孔子研究的使命 楊朝明 1996年9月28日,國務院批准建立孔子研究院。2000年,孔子研究院在孔子故里正式揭牌成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孔子研究專門機構的問世。十年之後,隨著第三期工程的即將完工,孔子研究院將由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全面轉入學術研究的階段。在這樣的時期,孔子研究院創辦了《孔子學刊》。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文化自覺”的時代。從孔子到現在,在差不多兩千五百年的日子裏,孔子受到無數億萬人的關注。在傳統中國,孔子更多的是被尊崇、被膜拜的偶象,在20世紀,孔子則成為被評論、指責乃至被謾駡、揶揄的對象。新世紀過去了十年,這十年中,中國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得到提升,人們更加需要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需要理論思考和實踐關懷相結合的態度。 文化自我意識的覺醒源自對當下問題的思考,源自對現實的關切。21世紀的今天,任何國家與民族都不能不面對全球一體化的處境。當今的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呼籲對話,期待和諧,以避免衝突,消除紛爭。對話的基礎在瞭解,和諧的前提在尊重,當瞭解有限而認識朦朧、模糊時,理解與尊重就無從談起。與之同時,要使他人瞭解自己,首先要自己的自我瞭解,我們認為,就中國文化的現狀而言,“認識自我”甚至比“介紹自我”顯得更為緊要。 西方不少人對“中國”瞭解有限是客觀現實。在一些外國人眼中,中國仍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家。在20世紀的西方,有人描述說,他心目中的中國簡直就是“世界的末端”。他關於中國最初的概念,至多是曾在茶杯或花瓶上見過的幾幅圖畫,他想像著這裏有“神情呆板的長辮子的小個子男人”、“有弓形橋的富於藝術性的花園”以及“掛著鈴鐺的小塔”…… 可是,最近幾十年來,對中國的有限瞭解正慢慢成為過去。一些睿智的學者看到了古老中國智慧的價值,更有學者呼籲西方人要“從尊重中國哲學的特殊性入手”,達到對中國哲學特殊性的同情與理解,因為中國哲學最初是由來華的傳教士們翻譯的,基督教意味的辭彙表主宰著西方中國哲學著作的書寫。如安樂哲先生,他作為當代中西比較哲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就希望西方讀者像尊重希臘哲學傳統一樣尊重中國哲學。他認為,翻譯者本身必須是專業哲學家。安樂哲先生的言語值得回味,因為中文西譯如此,古文今譯同樣如此! 然而,能夠真正認識到“中國精神生活”的學者畢竟太少了!也許,就像很難“完全學透”《易經》一樣,在他們心中,孔子只能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少數學者看到,中國的先哲們樂此不疲地爭論的是對“知”、“行”有用的事情,他們溝通了天、人,貫通了政治、倫常,拓展個體到了社會。要知道,中國的聖哲很早就在思索“太一生水”、“禮達天道”之類與世界本源相關的問題,當外國人研究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時候,中國的詩人也在思考“江上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不過,當我們思索這種境況出現的原因時會不難發現,外國人的觀念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中國學人“自己的迷茫和紛亂”(宋健先生語)。我們認為,當前研究孔子儒學,不能沒有古老文明現代發展的縱深視野,為此,就必須首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學術發展的特殊歷史文化背景。 孔子創立了儒學,孔子思想影響後世既深且遠。我們常常強調“孔子文化”而不是“儒家文化”,意在強調孔子在儒家文化創造中的突出地位,彰顯孔子本人超凡智慧的靈光。因為事實是,後儒詮釋孔子,發揮他的學說,雖然主觀上都力圖“汲取其精華”,但“偏執一端”的現象卻不一而足,因此,關於孔子的思想,關於儒學的特徵,關於孔子、儒學與現代社會的關係,都存在不同認識,有的理解甚至存在很大偏差。就像西方的思想界,蘇格拉底曾說世上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道德倫理知識,便有人據而貶抑一切藝術和學問,認為只要懂得道德倫理,就不再需要其他知識。 孔子文化影響力的升降浮沉與中國國力的變化密切聯結。近代以來,中國落後挨打,不少人遷怒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從而強化、放大了人們對傳統文化負面影響的認識。於是,在20世紀,中國甚至形成了一個“反傳統的傳統”,似乎中華民族要擺脫苦難,就必須摒棄中華文化傳統。後來,“古史辨”運動興起,學者們由疑古史到疑古書,中國古代文化典籍遭到前所未有的懷疑。經過疑古學者的層層剝離,本來實實在在的“孔夫子”,竟然變成了一位“空夫子”(金景芳先生語)! 反思這樣一種“反傳統的傳統”,其形成原因自然很多。那麼,當今國人對儒學的認識為何如此這般?為什麼儒學的現代價值需要學者們一說再說?怎樣才能儘快架起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橋樑? 帶著焦慮,滿懷期盼,許多學者提出種種設想,探討祖國優秀文化的傳承,思索返本開新的具體途徑。很顯然,要將所謂儒學的“現代轉化”問題梳理清楚,對儒學價值的認識必須到位,儘管這樣的論述已經數不勝數,但要得到全民族、全社會的普遍認可,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太多的工作要做。而要準確、充分地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