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毛概PPT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78-2011 贾伟 营销091 江山 营销091 宫祁 营销091 吴倩倩 环境092 The planed economy The market economy 小组成员: 计划经济体制 2.特征: 1.建立: 3.积极意义: 4.消极方面: 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计划经济对于整齐划一的需求、一成不变的需求容易满足,对于多样性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无法满足。如果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心甘情愿如同士兵或囚犯一样,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甚或如同家禽、家畜一般吃同样的饲料,住同样的棚舍,那么计划经济将多一分存在的理由。如果一种制度是建立在社会成员需求整齐划一的基础上,就不能说它是人道的、理性的,它就没有长期存在的理由。计划经济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多样性需求。人与其他动物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别于人即是高度社会化的又是非常个性化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是人的内在要求,而且人的需求又经常处于变化、演进之中。计划经济虽然有许多的缺点与不足,但是它在一些特定的时期依旧能够体现出它的优越性,所以说计划经济也是人类一个重大财富。 计划经济体制 The planed economy 市场经济体制 1.特征: 2.积极意义: 3.消极方面: 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分配。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两种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配置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所在 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列宁说过,哪里有社会分工,哪里有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生产是社会生产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既然如此,我们不仅要发挥时常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而且起作用的范围和力度也必将越来越大。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了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主要决策: 思想路线 经济路线 组织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3.意义: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 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从城市和农村两大领域同步实行。 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理由: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