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电子元器件工艺导论第四章2008.ppt

  1.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电子元器件工艺导论第四章2008

第四章 表面组装技术(SMT) 与表面组装元器件(SMC、SMD) §4.1 绪 论 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采用片式元器件,组装时把引线直接焊在基片表面上,代替了传统的插装工艺,是当代最先进的电子产品组装技术.它实际上是HIC技术的延伸和发展. 2.表面组装元器件(SMT之基础)的发展过程 A.小外型集成电路(SOIC)(塑料外壳)  菲利浦公司60年代开始,28针(1.27mm) B.塑料方型封装集成电路(QFP) 日本70年代研究,160针以上(1.27mm,0.65mm) C.塑料有引线芯片载体(PLCC)   美国研制,J型引线(1.27mm) D.无引线陶瓷芯片载体(LCCC) 70年代美国研制,以金属化焊盘代替引线 E. 80年代以后,各种片式电阻器,片式电容器和片式电感器相继系列地占领市场,各种片式机电元件,敏感元件和复合元件也相继研制成功. 3.表面组装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I.1970~1975年:  主要目标是微小型化,表面组装元器件主要用于HIC、石英表和计算器; II.1976~1980年:  主要目标是减小电子产品的体积、提高电路功能,主要用于摄像机、录像机和电子照相机等。此时,元器件的组装技术和支撑材料逐渐成熟,为SMT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III.1980~现在:   主要目标是大力发展组装设备,降低元器件成本,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价格比. 4.表面组装技术的组成 A.表面组装元器件   设计-结构尺寸、端子形状、耐焊接热等; 各种元器件的制造技术; 包装– 编带式、棒式、散装等 B. 电路基板--单层或多层印制电路板、陶瓷、瓷釉金属板等; 组装设计 电设计、热设计、元器件布局、基板图形设计等; 组装工艺 组装材料:粘结剂、焊料、焊剂、清洗剂等 组装技术:涂敷技术、贴装技术、焊接技术、 清洗技术、检测技术等 组装设备:涂敷设备、贴装机、焊接机、清洗机、 测试设备等 表面组装技术的分类: 单面混合组装件: B. 双面混合组装件 全表面组装件 表面组装技术的工艺流程 单面混合组装件: 双面混合组装件 C. 全表面组装技术 表面组装技术的优点 实现组装的高密度、小体积和轻重量; 通孔组装元器件:2~4只/cm3; 单面表面组装:3~6只/cm3; 单面混合组装:4~8只/cm3; 双面混合组装:5~9只/cm3; 双面表面组装:6~12只/cm3 B. 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的性能显著提高 无引线或短引线及表面组装技术使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大幅度减小,提高了产品的高频特性; 缩短了信号传输线路的长度,减小了延迟时间; 一些灵敏器件安装在一个很小的陶瓷基板上,容易实现全屏蔽,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C.SMT更适合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实现自动化 由SMT组装成的电路实测性能与CAD的电路性能比较吻合,因此,适合采用CAD、CAM和CAT等新技术; 表面贴装元器件外形很规则,小而轻,贴装机利用真空吸头吸取元器件并贴装到PCB上,真空吸头小于SMC和SMD的表面,因此可以不加大元器件间隙,提高了组装密度,所以更适合于自动化生产. D.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 片式元器件无引线,端电极直接焊在PCB上,无断脚现象; 采用新的焊接技术减少了桥接、虚焊等焊接疵病; 加工工序少,节省原材料。 8. 目前存在的问题 系列化和标准化问题; 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的开焊问题; 散热问题及信号交叉耦合问题; 塑封器件的吸潮问题; SMT技术的初始投资太大. 9.SMT的发展展望 A.板上芯片技术(COB)   特点:节省空间   组装过程:    在基片上丝网印刷导电粘合剂(环氧银膏)    贴装IC 固化剂固化 用引线将管芯键合点连在基片上  不足:裸芯片在组装之前不能测试,组件成品率面临严重问题. B.微组装技术MAT(高密度的立体组装技术)  MAT的两大支柱: 载体器件:   将LSI等装在具有特殊结构的载体上,制成合格的微电子器件;   具有两种引出结构:    引线式-特殊结构的短引线    无引线式-引出端为焊料凸点结构   多层布线电路板:  陶瓷多层布线板: 特点:热膨胀系数相近,导热性好,不老化;但介电常数大,增加信号的延迟,耐冲击性差,工艺比较复杂 工艺:多层共烧  厚膜多层布线板:   纯互连体系:导体与介质体系   功能互连体系:阻容元件与导体和介质体系  薄膜多层布线板(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