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学大师谈怎样读懂《道德经》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大师谈怎样读懂《道德经》概要

当代名家谈如何读懂《老子》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 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传下来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数十家之多,如果搜罗广泛一点,也许可达到百家以上;其文字也达到了数百万字,好像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而各人的说法,又各不相同,似乎有了“各家老子”或“老学的各家”。 阐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的,发扬道家思想最透彻的,则是庄子。 庄周所著《庄子》一书,唐玄宗时代又尊称它为《南华经》。 其中所论辩的道理,在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对历史人物的建功立业乃至对个人修养——修道、养气,以及立身、处世等等,都有大用处。 这不只是指《庄子》的内七篇而已,事实上,几千年来,历代所偷偷运用庄子的学术,都取《外篇》和《杂篇》中的精华。 因此,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挥得光辉灿烂的,亦就是道家的老庄之学,尤其是《庄子》的《外篇》与《杂篇》部分最多,这是研究老子之前,也必须了解的一项事实。 《道德经》是高难度的、高难度的!光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你就搞不清楚了。他先说不能说,然后才能说。 年纪小的时候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不高,懂不懂无所谓,你让他背,他背就记住了,记住了将来到了十几岁二十几岁以后,他就会把那记住的东西吐出来,跟牛一样吐出来。然后来嚼嚼嚼……,他才有东西可嚼嘛。 首先得将我们的身和心调整到符合道与德要求的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之中,再来学习和实践“道德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将它的深刻的内涵解析出来,并且加以吸收和转换。 学习《道德经》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把道德落实在一言一行之中,就是要知行合一。 中国祖先们留给自己后代的经典,都是智慧的结晶和天人合一的学问。 经典是人间绝学,只要诵读它们,并且长期坚持不求甚解的“素读”,那么经典中所设置的“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两大特殊性的教育功效,就会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对任何人的心智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老子既是一个历史记载的真实人物,而且又是有许多不可思议之事的神秘人物。就拿他的年龄来讲,据说他大概活了160多岁或更长,《史记》记载,他不知其所终,出了函谷关不知道走哪里去了。但有一点,从《道德经》的内容来看,他是一个对“道”了解体悟得非常透彻的人。 他所阐述的一些内容从现在看来有好多是不同层次的科学规律,这样讲也只是我们现在的认识。 他所认识的层次,他所认识的世界,从整个人类文化范围中看,达到他那个境界的哲人是非常少的,除了佛陀那样的大智慧,别人确实没有认识到他那么深的层次。 他所了解的一些现象和事物的本质,唯独和佛经中的许多内容能够相关联起来。因为“大智慧的人”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互相认识和印证,这就是《妙法莲华经》中讲的,唯佛与佛才能知道“诸法实相”的如是本末究竟的道理。 要认识“道”的状态和属性,就要达到老子的那个境界和层次上的人,才能认识老子的认识。 《老子》五千言的中心是描述道的存在和认识,道的存在状态和道所体现的不同层次的特性,成为《老子》研究的中心课题。 如何认识道的“状态”和其特性,首先要从认识的观念和认识的信息通道上突破其认识的障碍,才能真正认识老子讲的“道”和“德”。 认识《老子》的障碍,来自我们不认识老子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提取信息的通道。 我们习惯于用我们的思维方式来衡量老子,来认识老子,以我们所具有的状态、层次、境界、感受、印象、知识、观念、方法来揣测老子的思维和认识,这是我们认识观念上的错误。 认识老子、研究老子至关重要的是尽可能达到老子所处的状态,才能体察、体悟到老子的境界、层次的感受,也才能领会到老子所讲的真实含义。 如果只从文字、字意上理解,就犹如瞎子摸象,聋子听乐,乱猜乱摸,那我们是无法认识老子的。 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认识上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思维模式的框框, 即研究对象的客体和认识主体的“天 然”分离,致使起步即乖,入手就错。 根本原因是违背了宇宙本是一体,不存在主客对立、天人分割、内外界限。 只是因人虚妄的极性观念,以“我”为参照,导致二相分别而形成的结果。 事实上不同层次的认识,要用不同的认识方法和不同的信息通道来达到。 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以及主客体分离的认识方法,对我们认识物质世界表象规律的层次是适用的,但要研究、认识更深层次的规律和状态,尤其是能量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状态和规律,这种主客体分离的方式就不适用了,必须用主客体合一的状态才能认识。 不同层次要有不同的认识方法和认识状态,而且不同层次和不同状态所认识的表述、表达也是不相同的。 《老子》开宗明义讲的就是如何认识道和如何表达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