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戊戌变法2概要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国闻报 强学会 中外纪闻 保国会 时务学堂 时务报 万木草堂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门外。 想一想: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层都受其影响。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康有为和当时的清廷著名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会见,地点在总理衙门西花厅。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的,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的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闻讯后,连续三次向光绪帝上书,痛陈时局危急,请求变法。 在户部尚书翁同龢的极力推荐下,光绪帝欲召见康有为,却被守旧大臣以“本朝成例,非四品以上官不能召见”为由加以阻挠,只能改让康有为递送条陈。光绪帝几经周折读到康有为的上书后,深受感动,并谕令今后康有为所上条陈要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押。 康有为档案 姓 名 康有为 性 别 男 籍 贯 广东南海 爱 好 上书皇帝 生平大事 著书立说 上书皇帝 办报开会 参与维新变法 课本P.126“学习思考” 答:⑴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 ⑵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允许臣民上书言事 裁撤冗员,精简机构 鼓励投资设厂,垦荒、修铁路、开矿 取消旗人特权 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校 创办专业学堂 派遣留学生… 废八股 建新式军队 裁汰绿营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经济方面 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增强军事实力 利于西学的传播 类别 积极作用 局限性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教方面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⑴从方式上看: 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结合在一起。 ⑵从宗旨上看: 要给资产阶级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独立富强。 ⑶从内容上看: 变法内容与维新派主张有差距(没有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⑷从阶级基础看: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角色体验:你认为以下角色谁会赞成变法,谁又会反对变法,他们对变法所持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维新人士 八旗子弟 官僚 资产阶级 新军 绿营 旧知识分子 新知识分子 光绪帝自即位后,一直受制于慈禧太后。甲午战后,光绪帝深受刺激,决心励精图治。在变法之前,他曾向慈禧坦言:“朕不能为亡国之君,若不予我权,宁逊位而已。”老谋深算的慈禧以退为进,答应“由他(指光绪帝)去办,俟办不出什么模样再说。” 诏令废除八股后,大学士刚毅立即跳出来反对,说:“此乃祖制,不可轻废,请下部议。”光绪帝明确回答:“部臣据旧例以议新政,惟有驳之而已,吾意已决,何议为?”刚毅并不示弱,仍说:“此事重大,行之数百年,不可遂废,请上细思。”光绪帝愤怒至极,厉声喝道:你难道想阻挠我吗?刚毅这才无话可说。退出时,他还不死心,居然打出慈禧这张王牌,说:“此事重大,愿皇上请懿旨。” * * . 大势所趋 历史根源 新思想的演进 士人干政 百日新政 戊戌政变 戊戌余音 酝酿 兴起发展 高潮 失败 影响 采 访 甲 午 战 争 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 1894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60岁生日。当时有一副对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于是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