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李景萍)概要.pp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李景萍)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李景萍)概要

护理查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发 呼吸衰竭 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李景萍 疾病讲解—定义 1.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2.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有关。 3.COPD急性发作(AECOPD):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痰液变脓,出现这3种表现中的一种或几种即认为是急性发作。另外急性发作还会出现发热,胸闷,喘息等症状。 疾病讲解 COPD患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机制 1.COPD的患者慢性炎症反应常常累及全肺: ⑴ 中央气道改变杯状细胞为磷状细胞化→粘液分泌↑纤毛功能障碍 ⑵ 外周气道管径↓ 气道阻力↑→延缓肺内气体排出 → 患者呼气不畅,功能残气量↑ 2.肺实质组织被广泛性破坏→肺弹性回缩力↓ → 呼出气流的驱动力下降造成呼出气流缓慢 呼吸衰竭的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 胸壁及胸膜疾患 气道阻塞性疾病 肺实质及肺血管病变 呼吸衰竭有几种分型? 分型 按血气分型: 1、Ⅰ型呼衰:缺氧而无CO2潴留 (PaO2 < 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见于换气(弥散)功能障碍 2、Ⅱ 型呼衰:缺氧伴CO2潴留 (PaO2 <60mmHg, 伴有PaCO2 > 50mmHg)。见于通气功能障碍 按病程分为二型: 1、急性呼衰 2、慢性呼衰 按病理生理分:泵衰竭(神经肌肉)和肺衰竭(呼吸器官)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呼吸肌活动障碍: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炎 胸廓的顺应性降低:胸廓畸形,多发性肋骨骨折,胸外伤 肺的顺应性降低: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等 胸腔积液,血气胸,巨大腹内肿物,大量腹水的病人 2.阻塞性通气不足: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1)中央性气道阻塞: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胸外: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2)外周气道阻塞:多见于COPD病人呼气性呼吸困难 中央气道阻塞 发病机制 (二)弥散功能障碍 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交换,即弥散。影响弥散的因素如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面积、厚度、通透性、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分压差、气体弥散力、气体与血液接触时间及气体在体液内的溶解度。 当弥散功能发生改变时,由于二氧化碳弥散力比氧的弥散力大21倍,故首先表现为氧的交换障碍,产生缺氧,待病情严重,肺泡通气量严重下降时可合并有二氧化碳潴留。 发病机制 (三)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V/Q)失调 是缺氧最常见的发生机制,正常V/Q为0.8 当病变部位肺泡通气减少或全无通气,而血流未相应减少,(V/Q<0.8)致使未经氧合的肺动脉血流入肺静脉,称为静脉血掺杂,类似动-静脉短路故又称功能性分流。 当病变部位通气良好而血流减少(V/Q>0.8)吸入气体在该区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形成无效腔通气,从而导致缺氧,一般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发病机制 (四)氧耗量 氧耗量增加是加重缺O2的原因之一,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均将增加氧耗量。寒战耗氧量可达500ml/min,严重哮喘,随着呼吸功的增加,氧耗量可为正常的十几倍。氧耗量增加,肺泡氧分压下降,正常人藉助增加通气量以防止缺氧。 治疗措施氧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