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废墟的召唤上课
圆明园: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 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宗璞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 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1979年岁末,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召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因而,本篇的主旨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号召每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潮流之中。 圆明园是废墟,是历史的见证,凭吊它,怎能不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面对废墟作者感慨万千,她感悟到了“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召唤”原意是号召人来,在这里有一种警示的意思,一再告诫人们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只有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将祖国建设的富强,才不至于落后挨打,重蹈历史覆辙。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一.(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二.(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三.(11-19段)作者通过与“年轻人”的对话,有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向全社会呼唤,尤其对青年人呼唤。 四.(20-21)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本文结构 融情于景 — 直抒胸臆 — 对话 — 议论 ↓ ↓ ↓ ↓ 废墟整体描绘—发出号召—对青年人的呼唤 — 篇末点题 (1~3) (4~10) (11~19) (20~21) 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以下各题 1.怎样理解“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这句话? 2.作者用三十年前心中的念头和三十年后“他还是停泊在原野上”的现实,表达出怎样的一种情绪?本段中还有那些场景的描绘也表达出这样的情绪? 3.怎样理解“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的停泊着”这句话? 阅读文章第四段回答以下各题 联系上下文,作者面对废墟,为什么先是“欣然”,后却“怅然”? 文章第七段中第二次写到风吹过废墟发出“留—留—’的声音,是何用意? 面对废墟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阅读文章第九段:谈谈你对第一句话的理解? 阅读文章第14段 这段对废墟的描写有何特点?哪些词语写出了落下的美丽娇艳?怎样理解这些词语? 第19段描写了太阳下山之后的景色。此时的景色让作者想到了春日的紫藤萝。春日的紫藤萝一朵朵小的紫花汇成花的海洋,焕发出勃勃生机。伟大的祖国富饶强大、兴旺发达,同样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奉献付出,尽到责任。这这正是作者对现实的思索。“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