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打电话现象留给我的深思
打电话现象留给我的深思
洛南县巡检镇中心小学 任俊
开学至今二十余天,可每天我都能遇见同样的事情,既经我介绍今期来我校就读的六名学生,每人每天都要借我手机给家里打两三次电话,一天下来学生打电话累计二十余次。起初该事并未引起我的重视,不就是几元钱的是吗,本人是小康户,不在乎那几毛毛钱,同时,孩子们还给了我一个助人为乐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上周三的晚上,闲暇之际,突然有些问题在我脑海闪烁,是什么原因使这几个孩子每天都要给家中打几次电话呢?他们究竟给家长汇报些什么?给家里频繁打电话的现象就这几个孩子存在还是我校普遍现象呢?学生打电话现象留给我深深地思考,为了弄清这些疑惑,我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调查一:窃取情报,获取学生心理一手资料。
我采取“偷”听学生与家长通话内容的方式,获悉学生心理。各位同仁,别以为我不道德,我只是想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果不出我所料,学生A,给家长一天打三次电话,每次都是拨通电话,一句不说,只是哭哭泣泣;学生B,每次与家长通话,都在哭着乞求家长把她转回原来的学校;学生C,是个男孩,打电话不见流泪,可流露出比泪更可怕的东西——谎言!他每次打电话不是说那个老师如魔鬼把他打得鼻青脸肿,就是说,班上同学如同学如黑社会,从不用嘴巴交流,而是用拳头说话,一句话,他在这一天也呆不下去了。获悉学生如此心态,我思绪澎湃,为了进一步掌握新入校学生心理,我又做了一次调查。
调查二: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我制作的调查问卷中设计四个问题,问题一:来校半月,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问题二:你对我校整体印象怎么样?问题三:你喜欢我们学校吗?问题四:你最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学校或老师再为你做点什么?
当我收回六年级十名新入校学生的调查结果时,我非常吃惊,学生们的回答意思如出一辙,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爸爸妈妈我后悔来这上学了,这个学校一点也不好,我们整天如囚犯般得被关在这个大院里,逛不上繁华的街道,玩不上电脑,看不上电视,滑不上旱冰,吃不上烤鱼。除了上课作业,什么都没有,我很讨厌这所学校,我多么希望学校把我开除了。”面对这一调查结果,我在震惊之际,马不停蹄又着手组织第三次师生座谈调查。
调查三:座谈调查,疏导学生心理压力。
我在我班组织了学生心理疏导座谈会,在我慈母般得关爱里,在我和善的引导中,在我全面耐心的疏导下,我班学生个个向我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人人争着向我透露心声,重点归纳如下:
第一、新入校学生,由于初次离开父母,难以适应独立生活,在校度日如年,在这呆一年后的学生,反而认为远离父母,少听唠叨,在此上学挺好 。
第二、新入校生,每人每天都会给家长打电话,没什么正事,无非是向家长哭泣撒娇,让家长来看看自己。开学伊始,只要孩子在电话里哭泣,家长不管多远,无论多忙,都会设法及时赶来看孩子,随着时间推移,家长来的次数少了,当孩子的眼泪不再有效时,也就减少给家打电话的次数。在这一年后的学生,不但不给家长打电话,反而家长来的电话也懒得到老师处接听了。
第三、新入校的学生几乎都给家长撒过谎,说学校不好,有的家长轻信谎言,就把孩子转走了,如去年我班()同学,有的家长对孩子耐心教导,当孩子觉得回原校无望时,反而静下心来,尝试新环境,便很快适应了新生活。
围绕学生打电话现象引发我的深思,促使我展开的调查,虽说不够全面,但能说明下列问题:
1、学生打出的是电话,发泄的是孤独带来的压抑,解决的是初次独立生活所受之苦。我们老师是否洞察到这些新同学心中的苦楚?试想,一个成十岁的孩子,从小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在家如皇上般,过着爱吃的饭来了才张口,不爱吃的饭来了就吐,名牌新衣服来了也懒得伸手的生活。突然离开父母,一日三餐自己盛,没有择食的可能性,叠被、洗碗之类事情自己处理,加之初来乍到,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星期不得见父母,他们心中孤独苦楚可想而知。孩子以打电话撒谎的方式,试图离开这儿回原校就读,以便解决在此独立生活之苦的心情我们老师是否能全面洞悉这一切?我们老师对新入校学生心理了解程度如何?面对学生这一心理我们有做出怎样的心理疏导?我们用什么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早日适应新环境呢?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老师去深思吗?
2、学生打电话撒谎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教师稍作思考,不难发现这一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负面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在这批2000后的身上怎么从何谈起?
负面二:学生初次独立生活,太多不适造成的心理干扰,难道不会成为学习的阻力吗?
负面三:学生的谎言难道不会给我校的声誉造成影响吗?当然,相信我校会以事实赢得社会声誉,几句谎言颠倒不了我校的社会地位,可是留言非议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或个人毕竟不是好事情。
3、通过打电话事件,分析21世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各位同仁,我不是一位心理老师,在此谈论此话题唷有些班门弄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