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摘自:《江西教研网》 一、领会纲要精神 为了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指示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依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3年由省教育厅组织编写出版这套教材。2006年参照《技术课程标准》,结合我省信息技术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目前全国已经有94%的初中毕业生的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我省近义务教育阶段已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教育大省,理应有一套适应我省情况的信息技术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1、按照螺旋上升安排课程内容。小学阶段: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解决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初中阶段: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2、关于内容结构:以信息活动为主线,分模块组织内容。参照信息科学对信息活动类型的划分,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需要,我们主要划分了以下四种信息活动:即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创造以及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以信息活动的序列为次序,贯穿各学段的课程内容要素。 (一)内容与目标 1、巩固学习兴趣,发现学生特长。(兴趣特长) 2、拓展+提升,初具一技之长(应用技能) 3、自选择,综合理解。(信息素养) 4、创新能力:改进方案,动手创新(技术创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了解信息获取的方法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理解机器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体现教学方法,上网等)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渗透信息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信息科学的知识是支持各类软件和技术研发的思想、方法和原理;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发现的物化以及技术思想方法的载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相关社会问题”是应用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道德和道德伦理规范,以及学生必须关注和解决的个人-人际-社会问题。 这些,在教材的字句行都有体现。 基于这些特色,使用这套教材,必须树立新观念,采用新教法。因此,应积极开展教材的教学研讨工作,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纲要的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研究不同教学模块的训练目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切实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整体提高。 目前,纵观整个教学模式,我们教师的“教”应适应学生的“学”。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初步体现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的探索性教学模式。 二、课程设计、实验、重构的基本思路 课程大纲(标准)内容与要求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和学生个体两个角度考虑课程的核心内容 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教与学方式,评价方式的二级设计 教学与学习-----以课为单元的内容体系、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创新 教材变通 大纲修订 1.研制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的“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之间动态的并存互生关系 信息技术成为必修课(面向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伦为工具,应用,)、进入家庭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核心内容是纯技术层面的。长期以来,定位在信息素养,忽视了技术素养 四能阶段 本能(个体对信息技术的本能兴趣,良好的“初体验”----可始于此(游戏学习,无目的、无意识的应用----不能止于此)、 效能(各类应用软件----有目的地提高效果和效率(“做中学“打包的”、无法改动的、被动应用----应用层面,可解决问题,难以开展技术创新)、 使能(硬件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技术----可对计算机进行操纵和控制(“创作中学”LearningbyCreating)思想方法的学习与应用----主动操控计算机解决问题 智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高智能(挑战性)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智能(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个人潜能(学思结合,LearningThinking) 创新人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国家蓄能) 目前状况:本能泛滥、效能过剩、使能缺失、智能虚置 面向大众的应用软件培训将淡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应用层面的信息技术内容;一般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技术层面的内容;必要的信息技术思想方法原理。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