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效教学的新观点新课程改革的进展与反思概要
二、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方向 寻找失去的问题意识 寻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寻求分科与综合的动态平衡 深化基础教育的基础 (一)寻找失去的问题意识 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解决问题还是发现问题? 问题直觉与问题意识需要培养吗? 问题意识是任何一个儿童生而有之的。儿童的好奇心很强,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要问一问,儿童经常向大人发问,甚至刨根问底,这就是儿童天生的问题意识的表现:他们有自己的疑问,并且能通过种种方式主动寻求答案。 当孩子牵着妈妈的手走在大街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自然产生什么疑问时就会问到什么,他的这种意识没有任何限制,很自由,是完全自主的。 为什么往日强烈的问题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受学校教育的时间的增长、个人知识的增多而失落了呢? 我们为什么丢失了问题意识? (1)评价标准排除了问题意识 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 (2)传统的教学方式催眠了问题意识 在课堂上,学什么内容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怎样学习是老师备课设计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控制的,还有课堂的时空、纪律等各种各样的限制,这些都使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失去了一种自由的状态,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教师的权威窒息了问题意识 孩子之所以敢于质疑父母而信奉老师,是因为老师在孩子心中比父母具有更大权威。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并没有从事物本身去分析,而是服从了权威。那么在学习上,学生心中长期有太大的权威驻守,会使他们敢于质疑的问题意识失去存在的土壤。 (4)对学生疑问处理不当扼杀了问题意识 学生大胆地提出了问题,由于课堂上各种因素的限制,教师暂时不可能帮他解决。往往以各种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提问行为成了没有意义的行为,学生产生问题的动机和提问行为一再受到挫折,那么学生再次生发新的疑问的心理动力也就会逐步减弱。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1、传授思维方法 2、善待提问行为 3、进行提问训练 4、尝试角色转换 (二)寻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改革的形式重要还是内在实质重要? 去伪存真需要多大的勇气? 情景课能培养出文学大师吗? 活动课能培养出数学家吗? 把“对话”变成“问答” 为夸奖而夸奖 把“自主”变“自流” 有活动没体验 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因“泛化”与“神化”而导致的探究的浅层化与庸俗化 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中的7大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到动物学校参观,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 (播放优美的多媒体动画课件)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在动物学校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两座小房子,白云在天上飘来飘去。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这里有小动物、小桥、河水、大树,真漂亮啊。 师:你的语言真流畅,还看到了什么? 生:老师,我看见小鸡好象在草地上吃虫子。 生:老师,小白兔跳舞欢迎我们呢! 生:河水的声音真好听,好象在唱歌。 生:我还看见小白兔向我们招手。……… 十多分钟过去了,在老师的一再肯定下,学生热情高涨不断有新的发现,举手发言的激情丝毫不减。 变了味的数学课 1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 数学课——看图语言训练课? “你在动物学校看到了什么?”不能很好地为数学学习服务。 “草地上有哪些动物?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排列的?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这些问题可以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2 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激励功能——导向功能? “你观察得真仔细。”——错误信息,描述得越仔细越好。 “这个小朋友看到了两座房子,他能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真了不起。”——引导数学活动。 天然去雕饰:嚼青橄榄 易老师一站上讲台,听课老师就开始议论:“哇!长得这么丑!” 她一写字又有人说:“哇!她的粉笔字真不怎么样!” 等她要求孩子“饱满地”坚持读五分钟,又有人开始轻轻地笑:“莫名其妙!” 随着课堂的推进,大家期待中的高潮并没有出现,议论声开始慢慢变大了。 “语言不够简洁嘛!” “关键部分根本没有讲清楚嘛!” “哪有人从后面往前加笔划的?” 显然,她的课好些人并不看好。可是,你听,人群里时不时地为她的幽默、“出格”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这是一堂充满争议的课。 我们已经习惯的公开课:精心设计的导入、问题,精美绝伦的图片、课件,层层剥笋的朗读……讲台上的老师使出十八般武艺,如演员般激情四射,而学生们呢,也各个都如演员能说会道。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引导:教师在备课时要完全吃透文本,再设计一些能帮助学生达成这种理解的问题。 这正像一个捕鸟人预先设好了陷阱与诱饵,引着鸟儿一步步自己掉入其中。教师要吃透文本是对的,但理解的权利是否应该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