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考点1 百家争鸣和董仲舒新儒学.doc

必修三 考点1 百家争鸣和董仲舒新儒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 考点1 百家争鸣和董仲舒新儒学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一) 【高考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备考建议】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既要了结儒家思想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也要了解其他学派思想对其演变和发展的影响,并能从历史背景和现实影响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背景: 1、时代背景: 时期,社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代。 2、经济: 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3、政治: 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4、阶级:周王室衰微,诸侯和 阶层在社会生活中与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 5、文化:学术下移, 兴起,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思想文化领域出现“ ”的繁荣局面。 “百家争鸣”—— ①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流派有十个: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合为“十家”。由于小说家没有系统的理论,不能成为一个学派,其他的九家被称为“九流”。 ②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 、庄子;儒家学派的 、孟子和 ;墨家学派的 ;法家学派的商鞅、 等 ③具体思想: 道家 老子: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提倡 、 。 ②提出“ ”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③希望回到 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④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福祸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庄子: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 的。②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 观念,就能获得 上的自由。 法家 主张君主要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墨家 主张“ ”、宣扬“ ”、提倡 、治国主张“ ”。 ④意义: a.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 ; b.“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发展的基础。 c.“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 和 特点( 思想孕育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思想是政治改革的理论武器)。 6、个人: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二)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思想家 主张 孔子 孟子 荀子 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 ①核心“ ”,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 ” “ ” “ ”和“ ” 民本思想 ①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 ” “ ” “ ” 人性思想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教育思想 “ ” 目的 维护 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新兴 统治 【史论要旨】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是因为: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关键点拨】比较着记忆诸子百家的思想,注意诸子百家思想中的对立思想,如①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②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③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④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二、儒学成为正统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逐渐 和 ,人民安定,社会繁荣, ,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 , 剧烈, ,威胁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 ”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 ,巩固 的需要。 【易混易错】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