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案]从东纳藏族民歌及舞蹈特点谈祁丰牧区学生艺术教育定稿.doc
从东纳藏族民歌及舞蹈特点谈牧区学生艺术教育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哈建民 张晓琴 王毅
东纳是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祁丰藏族,聚居于东起马营河,西至青头山与疏勒河东岸,北迄佘年寺、文殊寺,南至疏勒河阳山的这一地区, 总面积10202平方公里。祁丰藏族历史上称为东乐克部落(由蒲家、乔家、佘家三个部族组成),据说原属西藏昌都窝绒喀藏族,吐蕃时期到此戌边,定居卯来泉、托勒、金佛寺和甘、黄坝一带。“东纳”为藏语译音,“东”者意为“矛”,“纳”者指“黑缨”,因过去身着黑褐衣,手持黑缨矛,坐骑黑战马,故称“东纳巴”,意为持黑缨枪者。祁丰藏族自称“博”或“博巴” (博指我爱我家,巴指人)或指“东纳”、“图伯特”、“土伯特”、“唐古特”……这都是汉藏语系的变音。东纳的族源,源远流长,众说纷云,根据当地的文史资料记载和考证:他们其祖辈在“察牧多”也就是现在的澜沧江一带及我爱我家的昌都地区。东纳为藏语译音,是元明时奉朝廷命令抗击外族的一只军队,后来到祁连山中定居了下来,被称为“没有赞普的命令不能返回的人”!东纳藏族信奉喇嘛教,语言——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东纳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他们的音乐与舞蹈艺术更是风格各异、精妙绝伦、独具特色,值得每一个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者和东纳藏区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和研究,也值得每一个东纳藏区的新生力量继承和发扬并铭记在心。
一、东纳藏族民歌的特点
在东纳藏族音乐宝库中,民歌占有重要地位。东纳藏族民歌可谓是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风格各异。东纳藏民族历史悠久,在他们中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间音乐和优美动人的民间舞蹈,“歌必舞”、“舞必歌”是东纳藏族人民自娱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无论是在劳动之余,节日、聚会之上,丰收之后,只要有一小块空地,或草原上,或树林中,或圈场上,或帐篷内,到处可见男女老少同歌共舞的场面,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那真是名副其实的“歌的海洋”、“舞的世界”。由于祁文、祁青、祁连、祁林等东纳藏区地域辽阔,民族风格独具特色,但又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争奇斗艳。单就民歌来讲,种类繁多,按东纳藏区可划分为四大类:
1.南部地区以“果谐”(即圆圈歌舞)为代表,在演唱风格上,以朴实、激情奔放为主。果谐的曲调短小,简洁明快,旋律上的最大特点是快歌舞为慢歌舞的压缩,反差很大,映照出热烈的情绪和鲜明的色彩。音域不宽,大都为五度至八度,也是一种边跳边唱的民间自娱歌舞形式。果谐的最大特点是:在慢歌与快歌之间还要加一段口白朗诵,使歌曲更加风趣幽默。声音要求刚劲有力,突出重音,踏地为节,强音落在右脚上,要显示出东纳藏族人民豪放的性格。
2.东部地区以锅庄、弦子为主。锅在也称“卓”(即舞的意思),它由最古老的一种宗教祈祷形式逐渐发展演变而来,并形成了今天的这种边歌边舞的对歌形式。它的特点是:“顿足为节、连臂踏歌”。舞蹈动作粗扩豪迈,英勃刚健,曲调强弱分明,刚劲有力,演唱时要精神饱满,咬字铿锵有力,随着舞步的节奏加快,声音要渐强渐快,直达高潮。弦子亦称“康谐”,它与锅庄音乐虽同在一个地区,但一个粗扩,一个俊雅。弦子舞步悠缓舒展,歌曲音乐悠扬婉转,演唱要求声音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保持声音的平稳和连续性,“托腔时二胡经常用一个小三度、大二度或小二度的装饰音的律动伴奏,歌唱者一般不唱出这种伴奏的装饰音。弦子要求唱的委婉抒情,故歌者常用一些滑音增强旋律连绵不断的意境”,它的最大特点是边歌边舞。
3.西部地区以“堆谐”(阿里地区称“堆”,“谐”为歌的意思)闻名,最早是从西藏阿里地区传到东纳藏区的。大部分堆谐只有一个慢板和快板以及加上舞蹈动作,就算是一首完整的歌曲了。从旋律上看,它的起伏不大,这就要求演唱者要保持它特有的“平稳而婉转”的音调。一般是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舒缓的音调,踏着优美的舞步,尽情地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歌曲中的衬词(喇呢)要用喉头控制,这也就是堆谐歌曲的演唱风格与特点。
4.北部地区以山歌为主。北部地区地域辽阔,一望无边的草原铸就了牧民们的豪爽性格。山歌亦称“鲁”,由于唱山歌多在草原旷野之中,歌唱者能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相当自由,音调高亢悠长,旋律音程往往跳动很大,拖腔很长,演唱者触景生情,可根据自己的情感加添装饰音,多用散板,曲调上下跳音较多,“演唱时常用真假声交替及爆破音以增添乡土气息与草原的意境”,使人在自然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让人得到最大的满足和快乐。声音要求自然、明亮,要靠前唱,尽量使声音发直,但要有很深的气息支持,不能抖动,有一泻千里之感。一般伴奏上就用一只笛子和演唱者前呼后应,自行衔接,融为一体。
在东纳藏族民歌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