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第九讲 饮食文化与辞格
第九讲 饮食文化与辞格
一、“民以食为天”的原始修辞意义
“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天”是至高无上的概念。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用“民以食为天”来比喻吃的重要,人们把吃饭当成天大的事,足见人们对吃的重视。“民以食为天”,是中国漫长的有阶级历史中的金科玉律。最伟大的统治者也只能以“人人有饭吃”为满足。要说“民以食为天”就不得不说到“吃”。
吃,对中国人特别重要。因为我们吃东西已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社会活动和交往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倒不是我们吃饱了撑的,反而是由于我们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很少有真正吃得饱的时侯。挨饿的滋味常常折磨着我们,使我们不能忘记吃。就说我们见了面吧,会先问一声:“吃了吗?”不象洋人们,见面腆着肥肚要说hello,象打了个饱嗝,不痛不痒。在有人没饭吃的时候,还有什么比吃饭更大的事呢?要不重要,我们这么一个含蓄的民族,怎么会单刀直入的一开始就问吃没吃呢?连尊为圣人的孔子也有“民以食为天”的语录呢!所以,问一句“吃了吗”是真的在乎,不是虚套。这也就是中国人为何总说“民以食为天”的缘故了。什么叫“你好?”“吃了吗?”就叫。中国人最爱这么问候了,外国人当然不懂“吃了么”就是问“你好?”,这个特殊疑问句饱含着中国人历史的信息,说起来好笑,究起来心酸。所以有的老北京人也不特明白外国人打招呼是“喝碗油”(Howareyou),以为也与“吃了么?”有关,怪不得外国人都油油光光的,敢情他们老是“喝碗油”呀。
“吃饱无愧,饿是犯罪,犯了第几,破坏自己”吃是民生第一权利,怪不得民间俗解“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说“人是铁,饭是钢,合在一起响当当”。吃饱了又怎样,吃饱了还得吃得好呀;好又怎样,好可无穷尽呀。中国人对于吃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动手模拟能力。
就是在成为社会主人翁之后,在我国颇为漫长的“过渡时期”里,人们仍以吃糠咽菜为美德,“过年能让每一家人都吃上饺子”,曾经是以周恩来为首的政府公仆们的一个奋斗口号。贵为国家元首的毛泽东,曾经嘴里嚼着乡亲们的糠巴巴,流着眼泪拒绝吃肉,表示与民同甘共苦。那个年代,“吃得饱”是人们最大的愿望;“吃得好”实在离我们太远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这本身就是社会前进和文化进步的标志。
我们暂时撇开旧社会的血泪史,如果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民”不仅“以食为天”,而且还以食为“美”。这是整个人类前进的标志。关于人生的意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曾立下格言:“食、色,性也。”直到18世纪以后,新兴的资产阶级才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补充了一条:“享受生命的欢乐。”其实,在“生命的欢乐”中,已经包含了“食色”物质的享受,此外还有精神的欢乐。这些本来是适用于一切生物的,惟有人才能主动追求。
二、“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修辞意义
重生务实,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吃”为中国文化所看重,从中国人的“吃”可以分析出文化的特色。
中国文化的先哲是很重视“吃”的。孑L子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老子则说“圣人为腹不为目”,这就是说,圣人只是为了吃饱肚子,而不去关注五彩缤纷的世界。老子这种将“吃饱饭”看成是人生目的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话语系统。翻开中国历史的民间版本或口头“版本”,会发现这也是一个吃的王国。在中国,“干工作”与“挣饭吃”经常可以划等号,如说“靠打猎吃饭”、“靠种田吃饭”,甚至文人也会说“靠卖文吃饭”??“工作好”与“吃饱饭”一致,换工作叫做“跳槽”,工作干不成了说是“丢了饭碗”。工头吓唬工人最妙的言辞,就是“不好好干,我砸了你的饭碗”!又比如由“吃”这个字衍蔓出广泛的意义。吃亏、吃官司、吃不住等词的“吃”有承受之意;吃瓦片出租房屋者、吃粮当兵、吃闲饭的“吃”有依靠之意;还有很多非食品都能吃,吃惊、吃香、吃重;还有多义以一义为主的,吃醋、吃独食、吃饭凭啥生存、吃素等。将“吃”上升为文化,就是说中国的“吃”不单指入食充饥。而具有广泛的文化指称。说这人受欢迎,就说“吃香”;不受欢迎,就说“不吃香”或“吃不开”。说这人受得了,就说“吃得消”;受不了而想拒绝,就说“不吃这一套”。总之,在中国似乎什么都可以“吃”,信宗教可以说成“吃教”,打官司可以说成“吃官司”??不一而足。
总之,“吃”是一个多义的动词,汉语的“吃”派生出的其他动词之意大概是世界语种“吃”中最多的。
中国的“吃”仍在进化分蘖,姑引几个常用句子:“把这个盘股盘全吃掉”“电脑打印的一个目的就是吃掉笔和纸”“专吃大碗的自由撰稿人”“别吹牛,你吃不下来那个姑娘”“警察又让我吃了一张罚单”“这手机快没电了,老吃不住信号”。诸如此类,汉语里的“吃”真是个了不起的动词,可小可大,可虚可实,由此可见:吃,在中国文明中奠定的作用,在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