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州地区地面沉降监测.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三角州地区地面沉降监测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 摘要:该文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江浙沪地调院开展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环境地质综合研究”项目之子课题———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规划方案研究之初步成果的介绍,着重介绍该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地面沉降监测的技术方法和分布,并对今后监测工作做了一定的思考。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地面沉降 监测 网络 长江三角洲长江南岸地区,包括江苏苏锡常、浙江杭嘉湖平原以及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但是,本地区资源相当贫乏,国土开发程度很高,因而导致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因开采地下水所导致的地面沉降最早发生于上世纪廿年代初的上海市区,并在五、六十年代造成严重的灾害,八十年代,江苏苏锡常、浙江杭嘉湖地区地面沉降日趋严重。70年代以前,城市地区的纺织业发达,但能源紧缺,故大量集中开采地下水用于纺织厂的空调降温,导致城市地区严重的地面沉降。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中城市周边地区的乡镇企业兴起,不仅其本身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并且对污染防治普遍重视不够,导致水资源极为丰富的三角洲水网地区地表水质量普遍下降,使整个区域成为水质型缺水地区,加剧了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用水紧张,促使地下水开采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区域性水位降落漏斗,故由此诱发的地面沉降目前已成为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地质灾害。至90年代末,有面积近10000km2的范围累积沉降已超过200mm,并在区域上已连成一片,最大累积沉降量超过2500mm。尤为严重的无锡地区,因不均匀沉降,还引发了14处地面坍塌和地裂缝地质灾害,局部地区已形成长数千米、宽一、二百米不等的地裂缝带。 同时,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产生了新的沉降因子,即在软土地区进行大规模、高密度的城市建设及工程活动,又进一步加剧了地面沉降。故目前地面沉降是本地区规模最大、持续影响时间最长、也是国内最早发现的同类地质灾害。由于地面沉降,使原来就以地势低洼为特点的太湖水网地区以及滨江临海地区地势更加低洼,使50年代大规模兴建的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严重失效,使本已遏止的洪涝灾害又趋加剧;由于地面不均匀沉降,导致构建筑物受损,市政基础设施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开展地面沉降勘察、监测、研究最早的地区。自1961年以来,为进行上海市地面沉降调查,开始系统的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兴建或利用已有地面水准点进行地面沉降监测,逐步建立基岩标、分层标监测不同土层的变形特征。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始建于80年代初期,并随着各类区域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展开,得到了不断补充。到目前为止,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已覆盖全区,由地面精密水准监测网以及地下不同深度的基岩标、分层标在重要城市及地面沉降严重地区构成的立体监测系统已经初具雏型。并通过数十年的监测,已经基本掌握了重点地区的地面沉降时空变化规律,为研究进而控制地面沉降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料,并在上海市区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控沉效果。90年代末,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引进,GPS、自动化监测以及信息技术开始在本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得到了应用。现分别简述如下: 1地下水动态监测 目前,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利用地下水开采井,部分自建作为补充,共布设700余眼地下水动态监测井。平面上以城市和地下水集中开采区为重点覆盖全区,垂向上共监测一个潜水含水层和五个承压含水层,各含水层监测井分布相对合理。因此,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构成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研究地面沉降机理,评价地下水资源积累了40余年的监测资料,建立了庞大的地下水动态数据库。 2常规精密水准测量 自1961年以来,在上海市市区兴建或利用已有地面水准点建立了地面沉降水准监测网络,通过不断调整、补充,至90年代末上海地区在市区和近郊区已先后建立了由9个环(浦西5环,浦东3环,浦东、浦西联测1个环)组成的地面沉降Ⅰ等水准网、Ⅱ等水准测线,郊区分别在浦西、浦东形成了2个“目”字形Ⅰ等联测水准网络,约394公里(浦西262公里,浦东132公里),并构成了以小闸基岩标J1-1、佘山基点为起算点,共38座基岩标、450座普通水准点的自由网,实际控制面积为1600km2。通过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每年定期进行精密水准测量,对上海市市区及近郊区实施地面沉降监测。而对于全市范围地面沉降的调查则是收集测绘系统不同时期进行水准测量的资料加以整理分析获得的。 近年来又加强了上海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地铁一二号线、轻轨明珠线、防汛墙等)及其他典型建筑物等重点城市建设工程的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同时,颁布了上海市监测设施管理办法,使地面沉降监测和控制逐步纳入法制管理体系。 80年代,杭嘉湖平原地区和苏锡常地区通过收集水利、城建、交通等部门根据各自目的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进行的水准测量资料,并开展实地调查来了解地面沉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