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模块 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5.议论文阅读
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保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⑦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⑧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选自2013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考查类型一 中心论点的概括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 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二: 揣摩《谈读书》中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答案】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答案】 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解析】 这两个题目的要点是论点的把握。本题的启示在于,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问题的基本看法,论点的概括形式一是完整的句子,二要是一个肯定的陈述句,而不能用否定句的形式来概括中心论点。 考查类型二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2.本文中第二段所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案】 主要使用了对比论证,把历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所走过的不同历程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这一中心论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研讨与练习”二:这两篇短文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 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的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解析】 掌握论证方法是议论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母题明确的是考查论证方法——阐述论点的方式。需要注意题目的要求不仅需要回答什么论证方法,还需要回答出其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是从运用论据种类的角度划分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这是从运用论据的方式来划分的)。在本题的评讲中要注意将其与教材母题之间的联系点找到,从中归纳出这类试题答题的基本格式。回答的基本格式是:用……论证方法,用……做论据,论述了……的中心论点。 考查类型三 论证思路的分析 3.请具体分析第四段的论证思路及其作用。 【答案】 第四段首先在开头提出了“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的分论点,接着用方志敏和杨善洲的事例加以具体论证,最后用吴大观的话进行归结,深化了分论点。这种论证思路作用是使论证更为严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研讨与练习”二: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 【答案】 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关于创造性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研讨与练习”二: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 【答案】 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关于创造性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解析】 考查议论文的思路实际上考查的就是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