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客观生物学标记 1.器质性标记 2.内表型标记 3.遗传学标记 第四节 变态心理评估 四、客观生物学标记 第四节 变态心理评估 如何处理心理障碍的分类、评估与诊断的关系? 1.分类、诊断与评估是变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变态心理学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的中心环节,没有评估诊断与分类就无从了解变态心理现象,一切工作都将无法开展。 2. 三套分类诊断系统:WHO ICD-10在全世界推广应用;美DSM-IV-TR在美国和其它国家使用;CCMD-3是中国特有的分类诊断系统,只在国内使用,后两者都在趋向ICD-10。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一、ICD-10 二、DSM-VI 三、CCMD-3 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3.CCMD-3精神障碍类别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1.一元诊断 2.等级诊断 3.循证诊断 4.多轴诊断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指在临床诊断中对患者所有症状和体征尽可能用一种疾病来解释 指临床诊断中按疾病严重性和治疗迫切性对可能存在的多种疾病按主次或先后进行诊断排序。 指在临床诊断中注重客观依据、不断验证诊断的正确性。循证诊断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 依据精神障碍、人格特征、人格障碍或人格改变、躯体疾病、疾病或障碍的相关因素、严重功能损害、目前功能损害与病前2年最佳功能水平、现状总评为诊断轴,并评价诊断轴间的关系。 1.发病基础 2.起病及病程 3.临床表现 4.病因与诱因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一般资料、家族遗传史、病前性格、既往疾病史和生活环境等 (RDC):急性起病:2周以内 亚急性起病:2周~3月 亚慢性发病:3月~2年 慢性起病:2年以上 症状-综合征-假说-诊断 结合疾病特点和各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仔细比较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以症状组合、严重程度或功能损害、病期或病程等作为主要内涵标准 ICD-10、DSM-Ⅳ和CCMD-3: 病因和 排除标准 结 合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1.误诊 2.共病现象 3.被精神病 误诊的三种情况: ①把精神活动正常变异诊断为精神障碍; ②未及时发现轻度精神障碍或早期精神障碍; ③将A病诊断为B病 。 1.误诊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误诊的原因: ①病史收集欠详细可靠; ②病情表现不够充分; ③病情观察不够客观,症状识别不正确; ④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够完善或不能正确使用诊断标准; ⑤诊断思维过程不科学; ⑥科学发展水平所限; ⑦患者或病史提供者提供虚假信息,或患者故意伪装。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共病”(co-morbidity):指一个患者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精神障碍。 2.共病现象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定义:通常指第三方有目的地编造虚假信息将精神正常者诊断为某 种精神障碍,多强行送 到精神病院就诊获和/ 或接受强制性住 院治疗。 3.被精神病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被精神病”与下列技术性因素有关: 1)无法对精神障碍寻根溯源,临床医师主要根据病史和精神检查进行诊断; 2)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缺乏自知力,通常需要家属或监护人提供病史资料以及他们观察到的精神症状; 3)临床医师诊断对于提供病史的家人或监护人非常信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管道工程监理平行检验计划.doc
- 大型演唱会安全保卫方案及流程.ppt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VIP
- 考纲词汇3500清单.doc VIP
- 空压机应急预案.pdf VIP
- [海口]2024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试卷)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全国新高考英语答题卡模板.docx VIP
- DB51_T 2681-2020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废水废浆回收利用技术规程.docx
- 专题26 《经典常谈》(题型 考点 梳理 真题练)-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考点复习专练(安徽专用)原卷版.docx
- 蔬菜生产技术习题集与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