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沉淀.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沉淀

第一节、 概述 1、沉淀的定义 悬浮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从水中分离的过程称为沉淀。实现悬浮颗粒与水分离的构筑物或设备称为沉淀池。 (1) 当悬浮物密度大于水时,悬浮物下沉与水分离。 ——沉 淀 (2) 当悬浮物密度小于水时,悬浮物上浮与水分离。 ——上 浮 2、沉淀去除的对象及构筑物 ① 砂粒 ② 化学沉淀 ③ 混凝絮体 ④ 生物污泥 ⑤ 污泥浓缩 3、位置及作用 A、作为处理系统的主体; B、工艺流程主体处理单元之前——预处理; C、工艺流程主体处理单元之后; D、污泥处置。 (3)含铬废水处理工艺: (1)自由沉淀 水中悬浮物颗粒浓度低,呈离散状态;互不干扰,各自完成沉淀过程。颗粒在下沉过程中的形状、尺寸、密度、不发生变化。 例如:沉砂池 (2)絮凝沉淀 水中悬浮物浓度不高,但有絮凝性能。在沉淀过程中互相碰撞发生凝聚,其粒径和质量均随沉淀距离增加而增大,沉淀速度加快。 例如:二沉池; 混凝沉淀。 (3)拥挤沉淀(分层沉淀) 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颗粒下沉受到周围其它颗粒的干扰,沉速降低,颗粒碰撞互相 “凝聚”而共同下沉,形成一明显的泥、水界面。沉淀过程实质是泥、水界面下降的过程,沉淀速度为界面下降速度。 如:二沉池的上部; 污泥浓缩池上部。 (4)压缩沉淀 当悬浮物浓度很高、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将下层颗粒间的水挤出,使颗粒群浓缩。 例如:二沉池污泥斗; 浓缩池底部。 (4)压缩沉淀 当悬浮物浓度很高、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将下层颗粒间的水挤出,使颗粒群浓缩。 例如:二沉池污泥斗; 浓缩池底部。 第三节、自由沉淀与絮凝沉淀 自由沉淀 一、自由沉淀的假定条件 实际中水流状态、悬浮物的大小、形状、性质是十分复杂的,影响颗粒沉淀的因素很多。 为了解颗粒在水中自由沉降过程的动力学本质,进行如下假定: ① 颗粒为球形,沉淀过程中大小、形状和质量均不发生变化; ② 液体为静止状态; ③ 颗粒沉淀不受容器器壁影响; ④ 颗粒沉淀仅受重力和水的作用。 由stocks公式 可知: 絮凝沉淀 由于原水中含絮凝性悬浮物(如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矾花、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活性污泥等),在沉淀过程中大颗粒将会赶上小颗粒,互相碰撞凝聚,形成更大的絮凝体,因此沉速将随深度而增加。 悬浮物浓度越高,碰撞机率越大,絮凝的可能性就越大。 可见,悬浮物的去除率不仅取决于沉淀速度,而且与深度有关。 絮凝沉淀的效率通常由试验确定。鉴于以上原因,试验用的沉淀柱的高度应当与拟采用的实际沉淀池的深度相同,而且要尽量避免矾花因剧烈搅动造成破碎,影响沉淀效果。 第四节、沉砂池 一、平流式沉砂池 二、曝气沉砂池 第五节、 沉淀池 沉淀池 一、平流式沉淀池 一、平流式沉淀池 一、平流式沉淀池 一、平流式沉淀池 二、竖流式沉淀池 二、竖流式沉淀池 二、竖流式沉淀池 二、竖流式沉淀池 二、竖流式沉淀池 二、竖流式沉淀池 三、辐流式沉淀池 三、辐流式沉淀池 三、辐流式沉淀池 三、辐流式沉淀池 三、辐流式沉淀池 四、斜板和斜管沉淀池 四、斜板和斜管沉淀池 四、斜板和斜管沉淀池 四、斜板和斜管沉淀池 曝气沉砂池的主要设计参数 (1)废水在池内的水平流速一般取0.08~O.12m/s,在过水断面周边的最大旋转线速为0.25~0.4m/s。 (2)废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取4~6 min,最大流量时为1~3min。 (3)有效水深取2~3m,宽深比为(1~l.5):1,长宽比可达5:1。 (4)曝气装置多采用穿孔管曝气器,孔径2.5~6.O mm,曝气管安装于池壁一侧距池底O.6~0.9m处,曝气量为0.2m3(空气)/m3(水)或1.5m3(空气)/m3(池容)h。 二、曝气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要点 (1)总有效容积V(m3) 由最大设计流量Q(m3/s)和相应的停留时间t(min)计算。 (2)过水断面积F(m2) 由Q和相应的水平流速v1(m/s)计算。 (3)池长L(m) 由V和F计算。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