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1、 本节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2、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重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实验和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 1、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 2、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新鲜,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还比较欠缺。 3、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知识应不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通过观察和实验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 3、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日常生活等发现与声音有关的问题,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一段音视频录像(蜜蜂发声、音响中喇叭的发声、飞机的轰鸣声、电锯“吱吱”声),通过这些现象把学生引到产生声音的物体上,从好奇心出发,自然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探究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设计一个简单易做,又富有音乐美的实验。大米也能“跳舞”:用一部录音机外接一只八寸嗽叭,大米数粒。当学生看到这些器材,顿时高兴起来,有的就叫起来,能听音乐了。将大米放入嗽叭“纸盆”上,让某一个学生触摸一下纸盆,然后放一段音乐。教师引导:眼看到什么?耳听到什么?此时,让某一个学生再触摸一下“纸盆”,让学生把两次触摸“纸盆”的感觉写下来,教师组织学生第二次交流、讨论:(1)你对喇叭发声时和没有发声时的感觉各是什么?(2)大米为什么会“跳舞”?(3)发声体发声时的特征是什么?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教师起到引导、组织作用,学生除了“动眼”“动耳”“动脑”外,还要动手参与,这种富有音乐享受的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有利于思维的活跃。 板书设计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教学反思 反思之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反思之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中应充分张扬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 反思之四:声音是由喇叭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喇叭,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喇叭的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感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