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pptVIP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

第二讲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 国家重视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百姓关心 全国各族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有着迫切要求和新期待 。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集民力,民力促进国力” 个人旨趣 研究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 提 纲 一、社会建设的提出 二、社会建设的地位 三、社会建设的理念 四、社会建设的目标 十六届六中全会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提出“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十七大报告 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二)背景分析 为什么提出“社会建设”? 经济与社会不平衡: 重经济、轻社会 经济长、社会短 经济粗、社会细 经济快、社会慢 经济强、社会弱 重生产、轻生活 重积累、轻消费 (三)“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含义 1、“大社会” 除了自然界之外的人类活动领域,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相当于国家或民族国家 ,如“自然与社会”。 2、“中社会” 把经济发展之外的领域都归为社会,通常讲的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每五年制定一次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就是从这个意义上使用“社会”概念,如“经济与社会”。 3、“小社会” 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四位一体”中的社会,主要指社会生活领域即民生领域,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穷。 “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是“小社会”概念。 二、社会建设的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1、“两位一体”(1978-1986):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982年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确定“两大文明”建设。 2-1. “三位一体”(1986-2007) 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布局”的概念,提出坚定不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 2-2. “三位一体”(1986-2007) 2002年,十六大报告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联系相结合,使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 3、“四位一体”(2007-2010) 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 4、“五位一体”(2010-) 十七届中全会公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二)社会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1、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提供有序的社会环境 2、社会建设对政治建设:增强执政合法性基础 3、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促进全民的重叠共识 4、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三、社会建设的理念 (一)根本理念:“民生为本” “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民生为本” 民生问题实质上就是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和生、老、病、死、穷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各种切身利益问题,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如何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中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 社会资源类型: 经济资源:(经济资本:物质财富) 政治资源:(政治资本:政治权力) 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知识技能) 关系资源:(社会资本:关系网络) 中国人的关系网络:差序格局 (二)“民生为本”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 (1)“群众史观”(2)“群众路线”(3)“群众观点” 2.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4.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民生为本”的现实依据 1.民生问题与社会矛盾 2.民生问题与社会公平 3.民生问题与社会风险 4.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 四、社会建设的目标 经济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化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生态建设的目标:“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的目标: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就是指全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