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册国学教参
第一单元 礼乐
单元说明
本学期国学课第一个单元是以“礼”“乐”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礼”“乐”态度的典型篇章。这些篇章既涉及到了社会实践的讨论,也涵盖了个人体会的表达。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感受《论语》中的礼乐文化,为今后国学经典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本单元共两篇课文。第一课《礼》共有四则,主要内容是孔子对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礼” 的一些看法:礼是不可僭越的;礼的本质发乎人的内心;射礼在于表现君子风度,而不只是较量勇力;博学者应该约之以礼,才能不背离正道。第二课《乐》共三则,也都反映了孔子对“乐”的亲身感受。例如,第一则是孔子对奏乐道理的细致描述,体现了孔子深厚的音乐修养;第二、三则是孔子对《韶》《武》的评价和感受,体现了孔子对于不同类型的音乐的倾向。
两篇课文之后都有与主题紧密相连的辅助模块,是对主体课文很好的延伸。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实现以下目标:
首先是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能体会《论语》的语言特征,熟悉《论语》中关于“礼”“乐”的经典篇章。
其次,通过课文字句意思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孔子对“礼”“乐”的基本态度。
此外,学生结合辅助模块和老师的讲解,适当熟悉“礼”“乐”传统知识,能将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论语》的语言大多质朴、凝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在朗读和背诵中加强学生古文语言的熏陶和内容意义的理解。诵读既是我们国学课堂讲授的主要手段,又是重要目的。
2.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讲解既不能处处深挖,也不能太过不求甚解。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以感性认识为主,具体知识接受为辅。例如对礼的讲解,要多结合现实、家庭、学校中的礼仪现象;对于乐的讲解,可以用一些古乐和当今音乐作对比来帮助学生体会。
3.中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礼”与“乐”之间本来就是紧密联系的。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礼乐的讲解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关于射礼的时候,就可以讲一讲其中的奏乐。此种方式在“说一说”模块中可以多运用。
?教学本单元课程,需要2个课时。
第一课 礼
?
一、教材解读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八佾》)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1.经典研读
(1)整体把握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像中国一样如此崇尚礼仪的国家并不多见,中国也因此被称为“礼仪之邦”, 名闻于世。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根据实际需要,形成了诸多的礼制风俗。其中,有些是为了维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例如亲族、血缘一类;有些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发展,例如国家、君臣一类;等等。经过长时间的交替和积累,它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庞杂的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曾对古代社会发展和古人生产生活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巨变,许多礼仪受到挑战,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是古代礼仪的忠实拥护者,他提出“克己复礼”,一生都试图恢复古代礼仪,改变战乱频繁、列国征战的局面。因此,《论语》一书记载了大量他关于“礼”的言论。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的“礼”有的专指周礼,即周公建立的西周礼仪,还有的是指个人修身养性成为君子的实际手段。本文中,第一则涉及到周礼,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礼在周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八佾是指六十四人排成八列,手中拿着羽毛起舞。周代礼仪规定,天子用八佾,六十四人,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人只能用二佾。第二则是孔子对礼本质的概括,通过宁简勿奢和丧礼的宁戚勿易,表达了礼源于人们内心的观念。第三则是孔子具体对射礼所作的阐释。从中我们能看出,孔子主张射礼应该表现君子之风,而不只是单纯的武力的角逐。第四则强调君子博学的同时,要用“礼”来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博杂的文献中不知所宗、背离正道。
所选的这四则,都反映了孔子对于“礼”的理解和态度。事实上,《论语》记载的孔子对礼的言论很多,课文选取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参考其他相关篇章,力求更加全面地了解孔子思想中的礼。
(2)字句梳理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鲁国大夫季平子,名季孙意如。鲁庄公时期,鲁国发生了庆父之难,庄公的弟弟平乱有功,他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世代掌握鲁国国政。“忍”,古意与“慈”意思相反,指狠心、忍心。按照周礼,八佾只能是天子专用的舞,就算是鲁国国君也不能用,季孙氏作为鲁国的大夫,最多只能用四佾。孔子知道他居然用的是八佾,非常生气地说:“季孙氏用八佾,这样的事情他都忍心做,那还
文档评论(0)